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救国会史

救国会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作者: 周天度,孙彩霞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8-06-01
  • 商品条码: 9787800808869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以大量的历史文献、日记、档案、回忆、报刊、访谈和在日本、美国的档案资料,靠前次全面披露了救国会的起因、发展与结束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的历史文献、日记、档案、回忆、报刊、访谈和在日本、美国的档案资料,靠前次全面披露了救国会的起因、发展与结束的历史。
作者简介
周天度,男,5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班,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民国史编委、蔡元培研究会理事、沈钧儒研究会顾问等职。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撰写主编的主要著作有:《蔡元培传》(获中国蔡元培研究会很好著作一等奖)、《七君子传》、《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二卷(1916—1920)(获中国很好著作奖、孙中山基金会一等奖)、《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二卷(1932—1937)、《李公朴传》(与孙彩霞合作)、《邓演达文集》、《沈钧儒文集》、《救国会史料集》(与孙彩霞合作)、《沈钧儒传》(与孙彩霞合作)等。此外还发表中国现代史论文60余篇,著述总共有500万字。
    孙彩霞,女,河南西峡人,1952年生,1976年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审,从事《近代史资料》编辑与研究工作。先后参与编辑《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北洋军阀》(1912—1928)、《抗日战争》、《近代稗海》、《民国人物碑传集》、《救国会史料集》等大型史料集,出版《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24—1949)、《柏文蔚传》、《新旧政学系》、《中国国民党史》(与他人合作)、《李公朴传》(与周天度合作)、《沈钧儒传》(与周天度合作)等专著。近年侧重于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发表有《战后初期的政学系》、《20世纪三十年代的冤狱赔偿运动》等论文。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救国会的成立及其政治主张
  第一节 救国会成立的时代背景
    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侵华活动
    二  华北自治运动
    三  国民党的对策
    四  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第二节 上海救国运动的兴起
    一  爱国知识分子的抗日救亡呼吁
    二  上海救国运动的兴起,各界救国会的成立
    三  救国会和共产党的关系
  第三节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及其政治主张
    一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宣言和政治纲领等文件的公表
    二  发表《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一文
    三  致函高度评价救国会倡导的救国运动
    四  关于反蒋抗日问题
  第四节 救国运动的广泛开展
    一  国内及海外救国运动的开展
    二  上海救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国民党对救国运动的迫害。
    “七君子”事件,救国无罪,人民的抗争
  第一节 救国会对国民党诬蔑的反击
    一  国民党中宣部告国人书和救国会的辨正
    二对国民党当局攻击的反驳
  第二节 国民党对救国会的镇压,“七君子”事件及其营救运动
    一  “七君子”事件——救国领袖被捕入狱
    二  日本是镇压事件幕后的策划者
    三  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
  第三节 救国会、“七君子”事件和西安事变
    一  救国会劝促张学良、杨虎城抗日
    二  “七君子”事件——西安事变的诱因之一
    三  救国会在西安事变中的态度和主张
  第四节 救国会领袖对国民党继续迫害的抗争
    一  江苏高等法院起诉书
    二  诱降与反诱降
    三  “七君子”等答辩状
    四  法庭上的抗辩(一)
    五  蒋介石态度的改变
    六  法庭上的抗辩(二)
  第五节 救国无罪,人民的声援
    一  新的营救抗议浪潮
    二  救国入狱运动
    三  “七君子”保释出狱,历史宣判救国无罪
第三章  坚持抗战团结和民主,
    为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奋斗(上)
  第一节 救国会抗战开始后的活动
    一  发表宣言为民族生存而战
    二  拒绝解散救国会
    三  救国会内部的思想分野
    四  出席国防参议会

    五  高度评价国共第二次合作
    六  支持政府军队英勇抗战
  第二节 抗战初期在武汉
    一  筹组全国抗敌救亡总会
    二  创办《全民周刊》,要求发扬民主和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
    三  参加抢救难童和组织妇女支援抗战
    四  恢复救国会组织的努力未获成功
    五  营救李公朴
    六  《全民抗战》和《国民公论》创刊
    七  参加国民参政会,提案保障人权和发挥民力等
  第三节 在重庆、桂林推动民主宪政运动
    一  声讨汪精卫叛国投敌
    二  在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上参与发动宪政运动
    三  再次试图恢复救国会组织又告失败
    四  参与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
    五  宪政运动的积极宣传者推动者
    六  史良——妇女宪政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七  《我们对于“五五宪草”的意见》的撰写与发表
    八  对宪政运动归于失败深感失望
第四章  坚持抗战团结和民主。
    为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奋斗(下)
  第一节 反对国民党的迫害,坚持抗战民主立场
    一  揭穿国民党的谣言攻势
    二  生活书店被封,邹韬奋被迫流亡海外
    三  未能参与民主政团同盟的筹建
  第二节 对《苏日中立条约》的表态
    一  《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二  救国会同人致斯大林函
    三  条约的影响、后果及其他
  第三节 救国会在香港的活动
    一  救国会海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二  《大众生活》重新创刊,《我们对国事的态度和主张》的发表
    三  积极宣扬民主政治,要求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
    四  支持民主政团同盟在香港公告成立
  第四节 新的民主宪政运动的中坚力量
    一  正式加入民主政团同盟
    二  借为沈钧儒祝寿宣传救国会抗战团结民主的政治主张
    三  强调只有实现民主政治,铲除贪污腐败,才能挽救危局
    四  响应共产党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
    五  呼吁团结,反对国民党挑动内战
    六  领导生活书店和峨嵋出版社出版救国丛刊丛书
第五章  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努力
  第一节 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奔走呼号
    一  “不要叫胜利冲昏了头脑”,痛悼“一二·一”死难师生
    二  陶行知创办《民主教育》,大力宣扬民主
  第二节 中国人民救国会的成立及其政治主张
    一  改组救国会,成立中国人民救国会
    二  中国人民救国会政治纲领
  第三节 对民主精神民主生活的大力倡导
    一  《民主生活》杂志的创刊

    二  撰文驳斥国民党反民主的谬论
  第四节 参加旧政协会议
    一  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和平民主
    二  拥护政协会议决议,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保障人民民主自由
  第五节 政协会议以后
    一  较场口事件,李公朴被殴伤
    二  悼唁“四八”死难烈士
    三  李公朴遇害,陶行知逝世
  第六节 谴责国民党单方面召开“国大”和改组政府
    一  不承认国民党一党片面的“国大”及其所制定的宪法
    二  揭穿国民党改组政府的骗局
    三  中国人民救国会一届二中全会宣言
    四  反对国民党强迫解散民盟
  第七节 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一  在香港参与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领导民盟走向“一边倒”
    二  响应号召,开展新政协运动
    三  在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六章  救国会的结束
  第一节 成立救国会中央临时工作委员会,宣告救国会结束
  第二节 余音
附录 救国会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