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态伦理学探究

生态伦理学探究

  • 字数: 34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作者: 杨世宏 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3024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生态伦理学作新兴学科的产生、研究对象及其科学基础;阐述了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对自然价与自然权利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对历目前(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思想作了深入发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伦理学的关系;很后论述了生态伦理学在治国理政、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杨世宏,男,1964年生,山东沂南人,法学硕士。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伦理学。在靠前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生态伦理学论文8篇。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将道德关怀扩展到自然——生态伦理学的尝试
一、什么是生态伦理学?
二、生态伦理学与人类道德进化
三、现代启示录:《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
四、生态伦理学有什么作用?
五、生态伦理学在中国的出现及发展
第二章生态与伦理
一、生态系统:生命的家园
二、被囚禁在生态金字塔中的人
三、人类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演化趋势
四、生态伦理学的基点: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
一、孔子的生态伦理观
二、“仁民爱物”: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三、“以时而为”: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
摘要
生态伦理学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说它古老,是因为在古代哲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有丰富的思想资料,有人说中国古典哲学是一种机体主义有机世界观,在这里,主客体不是对立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源远流长的传统。从西方思想传统来看,从早期的仁慈主义者到马克思恩斯的人本生态世界观,直到现代人道主义者施韦泽,生态伦理的传统也是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态伦理是古老的传统伦理。说生态伦理学是现代的,是因为它作为一门学科产生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发表以后人们才有环保的概念,生态伦理学就是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
工业文明时代的机器轰鸣声淹没了生态伦理的久远的智慧之音,而当工业文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与大量废弃”的运行模式同地球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之后,特别是大量废弃物的排放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时人们才幡然醒悟,终于认识到不能将人与自然绝对对立起来。为了延长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必须调整人与自然的不正常的关系,应当怎样调整呢?方式方法不少,但至少道德调节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一种手段能代替道德的作用。政治法律的作用是直接的,并通过强制方式实现,人们能遵守,但不一定理解和心悦诚服,即是说不一定是发自内心地遵守,一旦失去监督机制或其他条件变化可能就不再遵守。道德的调节范围不仅比法律广泛得多,而且人们遵循它往往是发自内心的,能做到“慎独”,即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条件下仍能自觉遵守。道德不像法律那样依靠强制力才能执行,它依靠的是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影响调控人们的行为,增强其“向善性”,抑制其“向恶性”。人们的行为如果是心甘情愿,发自内心,这种行为的力量就是强大而持久的。治理国家需要法制,但不可以没有德治,二者的作用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内容,也是生态伦理的本意。
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与发展,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利益。由于人类处在地球生态金字塔的顶端,人类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经过各个营养级的不断传递、浓缩而富集起来,人类受到的毒害是最大的。就人类的持续生存问题来说,文明程度越高,消耗的资源就越多,排放的垃圾也越多,有限的地球面临垃圾化的危险,这是不利于人类持续生存的,因此人类必须走出工业文明的怪圈,即扬弃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目前这种必然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顽强地表现出来了。当代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态化的趋势,这实际上是人类活动的生态伦理维度越来越明朗化,如经济的生态化,包括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工农业生产的生态化等;政治的生态化,包括环保运动、绿党兴起、生态社会主义等;文化生态化,包括宗教生态化、生态旅游、管理生态化、科技生态化、生态美学等;还有思维生态化、工程生态化等。这都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诞生的迹象,而生态伦理学就是对社会生活生态化趋势的集中概括的反映,它是一种生态化思维,是一种生态世界观,也是对历史上生态伦理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