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与文化自觉

文化与文化自觉

  • 字数: 42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作者: 费孝通 著
  • 出版日期: 2016-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93015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化与文化自觉(精)/民盟智库》汇集了费孝通一生研究文化,特别是文化自觉问题的经典论著,有助于读者充分了解这一理论的精髓,以及费老学术思想特别是文化自觉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对当今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也有很深刻的指导和启迪作用。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云南大学燕京社会学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获靠前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1981年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Huxley)奖章。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行行重行行》《人的研究在中国》等,群言出版社编辑出版《费孝通文集》16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费孝通全集》20卷,著作等身,在靠前外影响深远。
目录
中国文化内部变异的研究举例
从“社会进化”到“社会平衡”
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文化的物质面与精神面
评《文化新论》
文化论与社会学
关于对待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的一些意见
梁漱溟先生之所以成为思想家
《人文类型》重版前言
论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观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从小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
孔林片思
寻根絮语
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个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面对世纪之交回顾传统文化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我的第二次学术生命
晋商的理财文化
黑龙江行
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节选)
东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纪和平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节选)
开创学术新风气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人文价值再思考
完成“文化自觉”使命创造现代中华文化
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节选)
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
中国文化与新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费孝通、李亦园对话录
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文化的传统与创造
关于文化交流
必须端正对异文化的态度
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
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
新世纪新问题新挑战
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对文化的思考
关于“多元化的西部文化”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谈话
中国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
再谈中国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
人类学与二十一世纪
进入二十一世纪时的回顾与前瞻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摘要
本书选编的是费孝通教授有关文化与文化自觉的论著。费孝通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1987年1月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1996年11月任民盟中央民誉,1998年6月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费老曾说,“作为一个以社会人类学为职志、一生关注社会文化变迁的学者”,把他70余年的精力用在了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和文化思考。社会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作者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观察与研究文化问题,是他有关文化问题论著的一大特点。从早年的《花蓝瑶社会组织》,到在英国留学期间用英文写作并享有国际声誉的《江村经济》,以至晚年的《行行重行行》等关于中国社会的调查报告和著作,都涉及到文化问题。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与研究费老有关文化与文化自觉的思想与理论,本书尽量收录相关论述比较集中的篇章。早在大学求学期间,作者在《中国文化内部变异的研究举例》、《从“社会进化”到“社会平衡”》等文中,就论述了自己有关文化的实质、形态、功能等问题的见解。在上世纪40年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作者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执教时期,又写作了《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文化的物质面与精神面》、《文化论与社会学》等,从更深层次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6月,作者被任命为中央民族访问团副团长兼第三分团团长,赴贵州考察半年。1951年6月被任命为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同年8月又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作者从此又认真研究民族学,并写下了许多著作,论述了文化的民族性,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等问题。本书选录了这方面的一些论著。其中最为著名和最有影响的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局》。本书收录的大部分论著,写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十余年间。正当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各国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在新的世纪,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国学术文化界也密切关注中华文化所面临的挑战。进入耄耋之年的费老,在积极投入这场文化讨论新的热潮的同时,还以“时不我待”的迫切心情,反思、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历程。费老生于1910年11月2日,逝于2005年4月24日,亲历了20世纪中国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并看到21世纪初的世界风云变幻。他高瞻远瞩,脚踏实地;晚年关于文化的一系列著述,已经超出一般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范围,而是从更高、更宽的视角来着和思考。在这个时期,他的文化兴趣十分广泛,不仅继续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而且对于理财文化、玉文化等都有专文论及。这些均在本书选编之列。也正是在这个关键时期,费老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四句话、十六个字,是他对于“文化自觉”理念所作的高度概括。在各种不同场合,作者还反复用同样的语言,对“文化自觉”作了定义式的解说:“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这段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内涵丰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文化自觉论可说是作者毕生从事文化思考和研究的升华与结晶。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有所了解之后,都认为文化自觉的确是时代的要求,不仅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世界各个民族也都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这样才能形成世界各种文化多元共存、取长补短、联手发展的局面。为了便于研究文化自觉论萌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书对费孝通教授的有关著述尽量全部收录。费孝通教授在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期间,对研究会的学术文化研究,特别是由研究会发起倡议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及时指导。费老在“论坛”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本书也收入其中。本书收入的论著,大部分选自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卷本《费孝通文集》,也有《文集》出版之后的少量论著,编者未作任何变动。选编想必有不周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的选编工作,由鲁谆、张荣华、王才三位同志具体负责。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研究作者关于文化特别是文化自觉的思想理论,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并有助于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