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论纲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论纲

  • 字数: 26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作者: 刘佳 著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93007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根本职能,也是高校共青团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当前,还没有一本专著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和阐释。刘佳著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论纲》以马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坚持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原则,从理论、历史、政策三个角度解读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涵结构、价值功能、实践原则和重大意义,阐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网络新媒体、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关联和互动关系,针对当前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实践路径的优化路径,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作者简介
刘佳(1989-),男,辽宁抚顺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辅导员,共青团中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助理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共青团理论与实践。出版《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第二作者)等专著2部;在《中国青年社会科学》《青年探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学刊》《青少年研究与实践》《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2014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研究成果特等奖、2014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很好工作论文评选一等奖、201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之歌征集活动很好奖、2015年广西青少年研究会研究成果二等奖等。
目录
第一章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何以重要
第一节  变革中的社会与青年: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现实背景
一、中国共产党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使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外部环境发生新的变化
三、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提出新的挑战
四、在团建话语中,“思想引领”逐渐成为高校共青团的首要任务
五、深化高校共青团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知识图谱: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回顾与评价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整体概况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相关的几组重要概念辨析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实践路径研究
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专题研究
五、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理论评价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本书结构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
第二章  思想建设职能:理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理论前提
第一节  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的概念、内容与实现机制
一、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的内涵界定
二、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的内容与结构
三、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的实现机制
第二节  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规律
一、“思想政治工作”:80年代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90年代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
三、“思想引领”: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
四、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中国共青团思想引领青年的话语变迁
一、改革初期的话语形式:破“左”立新
二、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八九十年代的话语形式
三、意识形态话语的青年转型:进入新世纪的话语形式
四、中国梦的青年话语:十八大以来的话语形式
第三章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基本内涵与文本解读
第一节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涵探讨与概念界定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内涵的讨论和争鸣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概念界定与内涵透视
第二节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基本特征、主要方法与实践原则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基本特征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主要方法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实践原则
第三节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提出过程及其内在逻辑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初步酝酿
二、思想引导: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前身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正式提出
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提出的内在逻辑
第四节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文本解读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文本选择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本文分析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文本评价
第四章  中国梦: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时代主题
第一节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一、中国梦的多维审视
二、中国梦与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逻辑
三、用中国梦构筑当代中国青年的意义世界
第二节  共青团、青年与中国梦的辩证逻辑
一、共青团:中国青年实现梦想的纽结
二、共青团在“圆梦中国”中的价定位
第三节  中国梦与高校青年的思想引领
一、中国梦与高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
二、党团互动与高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实现形式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观青年化: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价目标
第一节  价与价观
一、“价”的概念界定
二、“价观”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概说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提出与演进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观青年化的必要性与实践原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观青年化的理论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青年化的内在逻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观青年化的实现原则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在高校的传播机制与实现形式
一、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传播的独特场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在高校的传播机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在高校传播的实现形式
第五节  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青年话语体系建设
一、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与特征
二、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青年话语体系建设
三、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思路与话语重构
第六章  网络新媒体: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媒介生态
第一节  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
一、虚拟社会――网络新媒体技术派生的崭新社会形态
二、高校共青团的网络新媒体场域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高校共青团网站青年话语体系建设
一、高校共青团网站的功能与属性
二、高校共青团网站的青年话语体系特征分析
三、构建网络青年话语,增强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能力
第三节  新媒体中的思想引领:高校共青团微信青年话语体系建设
一、“微时代”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
二、高校共青团微信及其基本特征
三、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现状与评价
四、构建新媒体青年话语,增强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思想引领能力
第四节  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能力体系构建与优化
一、健全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组织实施体系
二、创新话语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表达体系
三、丰富拓展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媒介体系
四、建立完善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保障体系
第七章  培养理论思维:推进高校思想引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理论建设: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价意蕴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回溯
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底色和价意蕴
三、理论学习和研究是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可持续路径
第二节  高校共青团干部要增强思想引领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一、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境遇
二、高校实践场域为高校共青团干部理论思维培养的条件
三、高校共青团干部理论思维的培养路径
第三节  高校共青团的叙事能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前沿问题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传统理路
二、叙事学方法是深化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重要维度
三、用叙事学方法拓展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空间
第八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改革创新
第一节  用先进思想吸引青年是共青团改革的关键
一、思想引领与共青团改革
二、共青团思想引领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现实困境与深层原因
一、思想引领目标普遍性与对象特殊性之间的矛盾
二、思想引领内容的政治性与接受效果感染力之间的矛盾
三、思想引领形式的口号化与青年接受心理的矛盾
四、青年典型教育与青年认同之间的矛盾
五、主流思想引领与社会思潮应对之间的矛盾
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青年需求之间的矛盾
第三节  积极推动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改革创新
一、谋好局,定好位
二、勤发声,善发声
三、明职能,显特色
四、重基层,打基础
五、拓功能,强服务
六、占网络,抢阵地
七、重研究,树自信
附录一  全国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思想引领”摘编
附录二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地大样本”
后记
摘要
人们常常把高校比喻成为“象牙塔”。在人们的心目中,高校是无比神圣的场所。高校不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可用之才,还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了公民思想的启蒙、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国家文明的发展。高校因此也成为孕育新的社会力量的阵地,上演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情景剧。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孕育了新型政党。20世纪初,一批亲见证甚至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高校知识精英,他们怀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苦苦追寻着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武器。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古老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高校知识精英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就中国,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高校知识精英的积极奔走和努力下,一个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华民族的面貌从此焕然一些。
高校孕育无产阶级政党,同时也催生了新型青年组织——中国共青团。青年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力量,“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建团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由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特殊环境和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进入1920年以后,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的人,不单局限在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如、、恽代英、、、、张太雷等等,而越来越多的青年甚至包括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在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的各个流派。连在“社会主义论战”中拼命与等宣传的科学社会主义到对抗的张东荪等人,在争论中也感觉到:“今之青年中大多数以感情上之刺激与经济压迫,已倾向于此主义,纵不甚了解,而已成一种空气。”社会主义对越来越多的青年的吸引力,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中国共青团的创建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青年运动从此了“主心骨”,中国青年从此有了革命的“依靠力量”。中国共青团创建后,“党团关系”历经几番波折和调整,“党领导团,团跟党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党团关系基本原则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并稳固下来,并在党的章程中加以确认。建党逻辑和建团逻辑以党团关系的确认为标志,实现了逻辑上的统一和实践上的衔接。思想建党是党建逻辑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建团也是共青团团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两者在根本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实现“思想掌握群众”的政治社会化目标。如果我们对“群众”加以分层,不难发现,高校青年学生是“群众”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是深刻影响着群众运动方向的先锋力量。“思想掌握青年”是“思想掌握群众”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在高校中的青年思想理论建设,中国共青团也紧随党的步伐,发挥作为青年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其独特的方式帮助着党、也立足于自身,探索先进思想掌握青年学生的实践路径,建立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实践体系。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作为一个“政策话语”、“实践话语”,我们总是能够在共青团的官方文件和领导讲话中见到其踪影。但是,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概念内涵究竟是什么?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在结构是什么?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经历了何种流变,以及内在规律是什么?如何把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与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教育、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等相衔接?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不仅要在共青团思想引领实践中寻找线索,还要在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理论建构中找寻答案,这是共青团理论研究者的理论责任和崇高使命。近年来,党中央对群团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界对共青团理论研究的热情也持续升温。令人遗憾地是,在数量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我们很难发现以“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为主题的专门性论著,有一些论著把“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作为一个具体章节和内容加以阐述,很难深入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部结构,研究其内涵特征、理论逻辑和实践原则;还有一些文章的主题尽管也是“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仅限于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概括,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逻辑演绎,与其说是理论文章,倒不如说是“工作总结”。可以说,当前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作为共青团思想建设的工作体系已经走向成熟,同样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回答,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然而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理论研究成果却难以满足工作实践的需求,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研究缺乏独立性,往往把思想引领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特殊性把握不足,限制了理论研究的视阈,影响了理论研究的效果。
可见,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理论的成熟是实践成熟的标志,理论的发展是实践发展的前提。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有助于澄清一些长期困扰共青团干部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例如思想引领是在何种情况下提出的、思想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区别等;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有助于构建思想引领的概念体系,为思想引领实践提供“理想的”工作对照表;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分析思想引领的现实问题,为高校共青团改进思想引领方式方法、创新思想引领组织机制等提供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和新的启迪。
在这里,我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共青团理论研究的使命不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现成的方案,因为现实问题总是多样的、具体的,理论研究的成果需要与现实问题生成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相结合,才能产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效用;共青团理论研究也不是对工作实践进行简单的复制和整理,共青团理论研究的使命是挖掘工作实践背后的理论逻辑和价诉求,把实践经验上升为一般原则,把经验话语提炼为理论话语、学科话语,以实践为材料,构建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简言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理论研究源于现实,但又超越于现实。作为理论专著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首次构建起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以理论难点和现实问题为基本导向,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实践的改革创新提供一些前瞻性、创新性、发展性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论指导,力图从精神与价、思维与方法层面对高校共青团干部改进创新思想引领实践提供些许启示和帮助。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理论内涵、历史源流、内容结构和实践路径的学术专著,这本书既不是“工作案例”,也不是“实践宝典”、更不是“灵丹妙药”;它是一本有关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思维与方法、价与原则、历史与现实的理论专著,是一本讲述“人人所知”但又“人人不知”故事的理论专著,是一本读后就会产生思考乃至思想的理论专著。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一书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阐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章从职能维度阐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涵外延;第三章从本体的角度论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基本内涵与历史沿革;第四章从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中国梦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在关联;第五章从价目标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观青年化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在关联;第六章从媒介手段的角度论述网络新媒体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在关联;第七章从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论述高校共青团干部思想引领的理论思维培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时代的声音。青年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共青团要把引领青年思想作为团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引领两大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构建新型校园思想文化生态,不断夯实和扩大党在高校中的青年学生群众基础。这是高校共青团的时代责任,也是本书创作的现实基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