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方非言语传播思想研究

西方非言语传播思想研究

  • 字数: 24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亿本|
  • 商品条码: 97875227412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术史的角度梳 理非言语传播学研究的思想 渊源、演进历程、研究方法 、研究领域、实践应用以及 本土价值等,提炼一百多年 以来西方非言语传播研究的 思想精华,包括非言语传播 的核心概念、符号类型、表 意机制、主要功能等,并重 点分析查尔斯·达尔文进化 论视角的表情研究、爱德华 ·霍尔等跨文化传播视角的 时空符号研究、雷·伯德惠 斯泰尔等人际传播视角的体 态语研究、保罗·艾克曼文 化人类学视角的微表情研究 、罗纳德·E·雷吉奥等非言 语传播的应用研究,以及对 西方非言语传播学研究的反 思,为中国本土非言语传播 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 借鉴。
作者简介
王亿本,男,1977年生,安徽省霍邱县人,四川大学新闻学硕士、博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2018-2019年度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双干计划”,江西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之友》《中国出版》《当代传播》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文章50多篇(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主持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参与撰写《连接与互动——新媒体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网络新闻编辑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等专著和教材。研究方向包括非言语传播学、传播符号学、健康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溯源:西方非言语传播学研究的思想渊源与演进历程 第一节 西方非言语传播学研究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西方非言语传播研究的演进历程 第二章 辨析:非言语传播的基本内涵与符号类型 第一节 非言语传播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非言语符号的类型划分 第三节 非言语符号的再分类 第三章 提炼:非言语传播的表意与解读 第一节 非言语传播的表意机制研究 第二节 非言语传播的特征研究 第三节 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 第四节 非言语传播的解读研究 第四章 肇始: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视角的表情研究 第一节 达尔文表情研究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达尔文表情研究的方法探索 第三节 达尔文表情研究的理论贡献 第四节 达尔文表情研究的思考 第五章 奠基:爱德华·霍尔等跨文化传播视角的时空符号研究 第一节 时间作为传播符号的研究 第二节 空间作为传播符号的研究 第三节 爱德华·霍尔非言语传播研究的思考 第六章 深化:雷·伯德惠斯泰尔等人际传播视角的体态语研究 第一节 西方体态语研究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西方体态语研究的现实观照 第三节 西方体态语研究的反思 第七章 承启:保罗·艾克曼文化人类学视角的微表情研究 第一节 跨学科的理论借鉴 第二节 跨文化的案例比较 第三节 多地域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多维度的结论检验 第五节 跨领域的应用探索 第六节 保罗·艾克曼表情研究的符号学反思 第八章 转向:罗纳德·E.雷吉奥等非言语传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家庭沟通语境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第二节 医患交流领域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第三节 司法审判领域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第四节 商业交流领域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第五节 跨文化传播领域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第六节 教育领域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第七节 政治传播领域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第八节 大众传播领域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第九章 借鉴:西方非言语传播研究方法的本土适应 第一节 西方非言语传播研究方法的借鉴 第二节 非言语传播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十章 本土非言语传播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