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曾国藩选集(1-4)

曾国藩选集(1-4)

  • 字数: 1180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 作者: (清)曾国藩|校注:王海燕//王丽娟
  • 商品条码: 978757315611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4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2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曾国藩选集》含四个分册,即《曾国藩家书选注》《曾国藩日记类钞》《曾国藩编年大传》《曾刻孟子要略译注》,不仅精心编选了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及反躬自省的日记,还包括曾国藩的亲友、袍泽、门生、部下亲见亲闻亲撰的关于曾国藩的家世渊源、生平修为、身后哀荣,更收录了曾国藩受亡友刘传莹先生之托刊刻的孟子要略相关内容。编者选择权威底本,采用意译的方式,并加以注解,在严格核对原著的情况下,进行精心编排,以适合今人品读。该套书的可贵之处,一是在于它的系统性。通过阅读《曾国藩选集》,读者可系统了解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修身、齐家、为学、治世等诸方面。二是在于它的思想性。尽管已时过境迁,但曾国藩的许多思想、观点,对今人仍大有启迪借鉴意义。三是在于它的史料价值。曾国藩作为历史重要人物,亦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执行者,其人及其相关作品对后人进行相关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清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公”。 王启原,清代学者。 黎庶昌(1837—1898),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 王定安(1833—1898),书法家,曾为曾国藩作品校注而被荐为江苏昆山县知县。 朱熹(1130-1200),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闽学派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刘传莹(1818-1848),清代学者,藏书家。 王海燕,编审,主要学术成果有古希腊艺术理论研究,政治、历史文化研究等。 王丽娟,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档案古籍类研究,参与多部相关书籍编辑出版工作。
精彩导读
这是曾国藩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从湖南老家起程赴京任职后,于次年初在北京写给父母的一封报平安的家书。信中所述大体三事:其一,报一路平安;其二,叙京中生活起居;其三,叙皇宫及同年、同乡京官生死沉浮等事。该信为一般报平安家书,无多实际内容。但在文献资料所存曾氏家书中,似为最早的一封,当视为曾氏一生转折的一个早期里程标志,故选收为开篇。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①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廿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馀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馀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廿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 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②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③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薙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讱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④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 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二月初九日 【注释品札】 走马上任的翰林院“试用生” ①“男在汉口寄家信”句:1838年,曾国藩二十八岁,入京第三次参加会试,四月得中进士,五月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也就是见习试用人员。当年年底回乡探亲。家居近一年,于次年十一月初二起程进京。一路先由湘乡至长沙,由水路至武汉;然后由陆路雇大、小车,于河南境内过春节;正月初二再起程,过郑州,渡黄河,于正月二十八到北京。前后历时竟达三个月零二十六天,足见当时交通之不便,出行舟车劳顿之苦。当然,其中不乏各处拜访、逗留之时日。②“三月尚有大课一次”句:当年曾氏初入翰林院,只是被定职为“庶吉士”,这个职务只是一个从七品“副处级”的见习试用人员。“试用期”为三年。三年期满还要经历一次考试评定,合格者可留任翰林院为“正式员工”,不合格者便淘汰或外派。这三年“庶吉士”干什么呢?主要任务是学习,继续提高深造。但学习的方式随便,自修、入馆、回乡、留京都可以,所以称“散馆”。但不管如何“散”,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曾国藩这次入京,主要准备考试过关。所以在考前还要听一些“老师”们的辅导大课与模拟考试。不久,曾氏考试过关,正式留任翰林院供职。 ③“因儿子太小故也”句:曾国藩启程入京那天,他的长子曾纪泽正好出生。所以他只能只身入京。到了第二年,欧阳夫人才携子入京。同行的还有父亲与九弟曾国荃。其父不久返乡,曾国荃留在曾国藩身边教习功课,准备让他走科举之路。但曾国荃并不用心于此,也过不惯京都小家的城市生活,后来坚决要求回湖南老家。直到太平天国兴起,他随兄参加了湘军,才有了后来因军功而封一等伯,晋升为湖北巡抚等封疆大吏的前程。
目录
《曾国藩家书选注》目录 开篇:从高媚山下走来的一代名臣 1.禀父母:报入京一路平安及京中之事 2.致诸弟:教为官不知修己治人之道与牧猪奴何异 3.致诸弟:教终身不辍者三事,读书者三不可缺 4.禀祖父:报连升四级授内阁学士之职 5.致诸弟:教不可改葬祖坟坏了风水 6.致诸弟:告派任武会试正总裁殿试阅卷大臣 7.致诸弟:教子弟不入仕途只为耕读孝友之家 8.致诸弟:教尽忠报国不得再顾身家之私 9.致诸弟:告九轴诰封到手事 10.致六弟九弟:教为官治家的“守缺求全”之道 11.致六弟九弟信附件:立身五箴养身要言 12.致诸弟:教字写得好坏关乎一生之福分 13.致诸弟:教兄弟相处读书择友之道 14.致诸弟:教怨天尤人发牢骚何如自省 15.致诸弟:教怨天尤人者为无能之辈 16.致诸弟:教仕途之上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17.致诸弟:教包羞忍辱以求万中一济 18.致诸弟:教乱世不顺须学平和糊涂 19.致诸弟:教功名之地自古难居 20.致诸弟:教声闻之美可喜而不可待 …… 《曾国藩日记类钞》目录 原序 第一编 问学治心记 第二编 克省待人记 第三编 政德治术记 第四编 用兵道思记 第五编 人伦情理记 第六编 治学论艺记 第七编 雅鉴珍藏记 第八编 养生调心记 第九编 品人怀旧记 第十编 地理勘游记 …… 《曾国藩编年大传》目录 黎庶昌原序 曾国藩祖父生平自述 曾国藩父母小传 曾国藩编年大传 第一章 应梦而生,孰辨龙蛇 第二章 三跃龙门,一入帝乡 第三章 十年七迁,二品京堂 第四章 草创湘军,筚路衡阳 第五章 褴褛东征,喋血两湖 第六章 师陷江西,坐困南昌 第七章 墨绖复出,驰援浙闽 第八章 东南糜烂,大吏封疆 第九章 生死皖南,肃清赣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