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贤能政治

贤能政治

  • 字数: 34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加)贝淡宁(Daniel A.Bell) 著;吴万伟,宋冰 译
  •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648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选举民主制是判断中国政治进步的标准吗?
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为何很难遴选出很好的?
中国的尚贤制能够给西方社会带来哪些启示?
政治尚贤制怎样与民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一部系统阐释政治尚贤制这一中国政治模式的K山之作,同时也是一部深入探索西方民主制之外的政治治理模式的著作。
在本书中,优选有名政治学者贝淡宁认为,中国选贤任能的政治尚贤制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影响了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变革,也比较适合面临复杂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大国。民意调查也表明,政治尚贤制获得了充分的民众支持。因此,政治尚贤制在中国是选举民主制的一种替代选择。
长久以来,学界、政界和舆论界一直以民主制的视角研判中国的政治治理制度,认为只有以一人一票为基础的选举制度是好的,其他一切政治体制都是专制统治。然而在当前诸多实行选举制的国家中,财富和资本集团的利益都掌控着不成比例的权力,美国的大选甚至被称为“一美元一票”,而非一人一票。贝淡宁认为,中国的政治尚贤制不仅能选拔出能力超群的,而且如此选拔出的更具长远眼光和全局意识,能够做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政治决断。政治尚贤制比西方的民主制更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它能够有效规避民主选举制的主要缺陷。
贝淡宁还试图用政治尚贤制的理想来比照中国的现实,认为中国要真正实现在道德上可取、政治上稳定的尚贤制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书很后谏言,只有真正做到“上层尚贤,中间实验和基层民主”,中国模式的贤能政治才能成为21世纪备受优选瞩目的政治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
贝淡宁,清华大学哲学系与苏世民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员。其著作包括《城市的精神》《中国新儒家》《超越自由民主》《东方遭遇西方》《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等。此外,贝淡宁还长期在靠前外主流媒体上刊登文章,《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卫报》《环球时报》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都就“贤能政治”这一研究主题对其进行了专访与报道。2017年1月起,贝淡宁将出任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吴万伟,河南洛阳市宜阳县人。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译著有《行为糟糕的哲学家》(新星出版社2006年)、《中国新儒家》(上海三联书店2010)、《分配正义简史》(译林出版社2010)、《大西洋的跨越》(译林出版社2011)、《城市的精神》(繁体字版:台北:财信出版社2012;简体字版:重庆出版社2012)、《儒家民主:杜威式重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民主是最不坏的政治制吗?
多数派暴政
少数派暴政
选民共同体暴政
竞争性个人主义者暴政
第二章 政治尚贤制如何挑选优秀领导人
不同情境下的领导力
智慧能力的必要性
社交技能的必要性
美德的必要性
第三章 政治尚贤制的问题何在?
腐败问题
僵化问题
合法性问题
第四章 民主尚贤制的三大模式
投票选择智慧且品德高尚的人
水平模式:上层民主和尚贤
垂直模式:底层民主,上层尚贤
第五章结论性思考:中国模式的实现
政治改革的现实
政治改革的理想
中国之外
致谢
译后记
附录(一)以“和谐”来衡量社会进步
附录(二)共产主义者与儒家学者的对话
参考文献
注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