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新儒家的自我观

现代新儒家的自我观

社会巨变下,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如何构建自我,回应时代危机? 看三位新儒家代表人物,如何面对近代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中自我观念的变化。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斐 著
  • 出版日期: 202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7000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自我观是什么,为什么要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讨论自我观? “个人”的出现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事件,是人们对自我看法的集中体现,在传统中国,个人依附于家族与群体,在践行超越性价值的过程中获得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来源,也使自我获得内在深度,而在近代中国的转型过程中,旧时的伦常秩序与社会结构发生解体,人对自我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变,自我意识觉醒、个人主义张扬,对这一时期自我观问题的考察会给我们思考中国现代性问题提供较为新颖的视角。 2.新儒家派的学者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如何重新判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社会巨变,传统观念被冲击,人们以批判宗族社会、家庭伦理为手段来张扬个性、突出个体自我地位时,新儒家学者坚持在发掘传统中重建自我观,从中国传统“自我”的精神资源中汲取营养,在新环境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自我的看法进行梳理,并解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本书中,三位学者就个人与集体、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这样一个历史语境中尝试通过重构“自我”的方式,回应时代危机。"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自我观”这一话题, 探讨了中国近代自我观的转型过程以及现代新儒家的兴起过程。全书由绪论、中国传统自我观的现代转型、梁漱溟的自我观等六部分构成, 结合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探讨自我问题的相关文献, 梳理了中国近代自我观的发展演变过程, 理性指出近代个人观、自我观研究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然后结合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张君劢和熊十力针对“自我观”问题的相关论述, 论述了中国思想史的近代转型过程, 以促进对新儒家学派的重新认识。
作者简介
王斐,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共党史。编著《思政课:抗战史观这样讲》(广西师大出版社,2022年7月)等。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 中国传统自我观的现代转型
一、传统中国的自我观
二、二十世纪初传统自我观的裂变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感官功利主义个体自我观的形成
四、感官功利主义个体自我观带来的道德困境与时人之对策
第二章 梁漱溟自我观之研究
一、梁漱溟早年思想历程
二、东西文化论争中的自我观重建
三、印度、中国文化的重释与功利主义自我观批判
第三章 “科玄论战”再审视与张君劢自我观之研究
一、“科玄论战”:一段学术史回顾
二、“科学”的三重面向:权势话语、知识论和世界图景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