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学问 《周官》与周制:东亚早期的疆域国家

大学问 《周官》与周制:东亚早期的疆域国家

完整恢复《周官》面貌,深入辨析周制真伪,忠实还原周王之制,重新审视东亚早期的疆域和中华文明的源头,展现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制度与文明精神。大学问出品。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俞江著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7241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经过四年的精心撰写,本书围绕《周官》复原、疆域国家、周制三大方面,系统、翔实地阐释了周制与周史,它的价值值得认真咀嚼,分享几个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周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制系统制度化的展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在本书中便明确说道:“我们研究周史与周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抱着自审与自新的决心。”《周官》蒙尘已久,向来有真伪和地位两大争议,真伪尤为要害,叱《周官》为伪书者,竟将其打出经籍的地位,以至于如今《周官》的地位、价值具不明朗。《周官》不明,周史该如何谈起,中华文明的源头又该如何谈起? 本书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即复原了《周官》职文,有力地为《周官》洗雪了被认为是汉儒伪纂的冤屈,并从经学的本质、传经与传道的辨析、解经的方法等多个角度严密而周圆地为《周官》正名。 第二个,书中有许多精彩绝伦的细节考辨。限于篇幅,兹取一例。过往编校书稿,常见藉田与籍田两种写法。一般以为藉籍二字通,便囫囵吞枣统一采用一字。看了本书,才知道不仅二字并不相通,藉田与籍田还代表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制度。此例还体现了制度史研究方法(法学规范分析方法)视野之宏大,使用之美妙。这样精妙的考辨构成了本书的主体。 上述两点或许会让人产生一种高山仰止,因而望而却步的感觉。而这里要说的第三点则恰恰能够打消这样的疑虑和畏惧,那就是不仅本书对《周官》经文的复原,让《周官》变得清晰易懂;还因系统、恢宏的视野而免于支离、琐碎、枯燥的论证,使这本释读之作同样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作者的笔墨并不止步于考订名物、辨别制度真伪,而是横向落点于国家疆域,纵向立足于有效时代。作者认为,能读《史记》的高中生,阅读复原后的《周官经》就没问题,这句话,当然也适用于本书。 “山川名物,无非制度。”用制度史的研究方法治经学是发人深省的。《周官》系统地阐述了王制,是中国社会制度规范设计的一次集中体现。《〈周官〉与周制》的任务就是以《周官》为主线,勾勒和整理书中的上古制度,进而呈现上古史和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智慧与精髓。但愿这本揭示周制架构及其原则精神的图书,能够让您重新审视《周官》这座文献宝藏,打开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一扇大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周官》为基础文献,以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国家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学术著作。通过剥离窜入的注文,首次完整呈现《周官》职文的原貌,溯清《周官》的出身、特点、历史位置,给予《周官》客观评价。同时,结合考古资料,对先秦时期东亚疆域国家的发展变迁及其制度规范进行了考订,并系统、深入地描述了官制、赋役制度、城邑制度等周制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诸多细节。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挑战了传统关于《周官》的误解,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东亚早期的疆域与华夏文明的起源,为中国历史的源头部分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俞江,出版专著《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清代的合同》《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主编《徽州合同文书汇编》影印本、点校本。
目录
"前言 序编:“第六经”之谜 ——《周官》复原 第一章 经文与注文 第二章 《周官》出身辨 第三章 《周官》评价 上编 疆域国家 第四章 虞人与史前疆域国家 第五章 封国与中小型疆域国家 第六章 附庸与兆域 第七章 仆、庸与裔民 ——兼论混淆附庸的身份 第八章 王畿(上):王畿非王土辨 第九章 王畿(下):周天子的疆域 下编 周制 第十章 中央官制(上):官等 第十一章 中央官制(中):公卿 第十二章 中央官制(下):大夫 第十三章 乡遂与都鄙(上):遂制 第十四章 乡遂与都鄙(中):县制 第十五章 乡遂与都鄙(下):州制 第十六章 庶民(一):民本思想 第十七章 庶民(二):籍田制 ——兼论籍田非藉田 第十八章 庶民(三):赋役 结语:“七十子丧大义乖” 参考书目 全书图表名 附录:《周官》职文复原 后记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