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中亚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以中亚孔子学院为例

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中亚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以中亚孔子学院为例

  • 字数: 31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建军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3100544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优选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政府都很好重视靠前间的语言与文化交流,随着中国靠前地位的日益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日益增强。中国与中亚毗邻,地区贸易频繁,中国在中亚汉语靠前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地域和人文优势,本书就是在此宏观背景和战略环境下孕育和产生的。本书主要对靠前外文化传播的理论体系、方法、路径进行对比研究,抢先发售提出了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新的“二分法”,进一步明确了靠前理解五个维度,提出中华文化传播的基本观点。通过理论探讨,结合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实践,进一步佐证了中华文化传播要坚持主体间性原则,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
李建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兼任中国高校学报学会副秘书长,新疆期刊协会副理事长,新疆高校学报学会会长,自治区社科联委员,新疆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靠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新疆师范大学靠前文化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新疆财经大学客座教授,新疆传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出版系列不错职称评委,《新疆社科论坛》、《双语教育研究》编委等。出版专著五部,在人民日报、当代传播、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
郭卫东,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院长,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民族大学原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新疆师范大学靠前文化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语言规划。
邓新,新疆师范大学靠前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曾任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要从事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刘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靠前教育研究中心”秘书。主要从事新疆社会治理,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梁云,新疆师范大学靠前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副会长,新疆汉语言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汉语教育与汉语教学,出版专著3部,主编汉语教材6个系列20余册,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对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亚留学生教育等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目录
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缘起及阐释
一、对外文化传播研究现状述评
二、对外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三、对外文化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国际理解的视域与框架
一、国际理解的内涵、特点及原则
二、国际理解的学科维度
三、国际理解的意义及实践价值
四、国际理解与孔子学院文化传播
第三章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一、传播形式的传统的"二分法"和"五分法"
二、传播形式的新"二分法"
三、新传播形式的特点
四、三种对立统一的传播形式
第四章国际理解枧域下的中亚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播态势与构想
一、中亚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播的态势
二、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中亚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优选方向
三、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中亚孔子学院中华文化内容传播
第五章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实践
一、塔民大孔子学院建设与国际理解理念构建新契合
二、塔民大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新思路
三、塔民大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新模式
四、构建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道路新探索
第六章吉尔吉斯斯坦奧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实践
―、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理念塑造
二、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情感传播"轨迹
三、构建研究型孔子学院的探索
四、打造奥什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绩效评估体系
第七章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实践
―、吉民大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新动向
二、吉民大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师资保障
三、吉民大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新实践
四、吉民大孔子学院汉语水平考试突破瓶颈
五、吉民大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文化传播新探究
六、创建中亚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新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