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形创意设计与应用

图形创意设计与应用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程萍,宗林,李佳龙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772124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目前在网上能搜索到的图形创意设计与应用的同类书中有10本左右,但是该类书主要是介绍图形创意设计的种类原则以及图形的表现形式种类,然后也介绍了不同专业方向中图形的应用情况,有些书也介绍了图形的应用方式,不过采用的案例都是网上的素材照片,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借鉴作用,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比较注重图形设计方法的训练但是缺乏对图形表现的研究;但本书的特色在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图形语言去表现创意,再从语言到图形的思维转换,*后再到应用设计,实行逐步推进、紧密相连的方式来学习图形内容。本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俗易懂并且举一反三的获取知识,首先让学生学会动手去“做”图形,从无到有去引导学生创造、表现和设计图形,在这种实践中去感受图形的设计方法与内涵,加强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并且将打造好的图形学会去应用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去应用设计。因此全过程都在以“图形”为中心,灵活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让学生深刻认识并学习到图形创意表现,以及对图形的设计及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两大部分,分四个阶段。以图形设计和图形应用这两大部分为主,第一部分是图形设计,其中包含前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图形视觉训练,让学生初步理解事物、语言、符号、与图形的关系,认识到图语合体呈现“语言→图形”的单向交流,为下一步图形创意做好准备;第二个阶段是图形创意表现,为图形设计中“形”的 表现提供了素材;第三个阶段是图形设计,这个过程是把抽象的意念转换为可视的形象,成为受众能够感受和理解的图形,并且三个阶段分别有学生优秀案例作为实践成果展示;第二部分是图形应用,也就是第四阶段,图形应用主要是将前面部分创作的图形进行应用设计,让前后形成衔接关系。该过程是将前期图形表现进行深入拓展与设计,根据图形去定义主题,进行应用设计,应用的领域包含:包装设计,品牌设计,海报设计等,同时也有学生的优秀案例成果作为展示。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的应用反馈中得出学生上课很感兴趣,并收获很多,通过一个课程的学习很好的掌握了图形设计的创作方式以及应用设计。
作者简介
程萍,女,硕士,武昌理工学院专任教师,讲师,主要讲授图形创意与字体设计、Pop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课程。2019年7月 以第一作者在大众文艺发表“消失的图形——标志中的图形变化策略”期 刊论文一篇,已收录,并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证书 。2020年6月 以第一作者在湖北工业大学学报发表“基于五感互动体验的品牌标志研究 ”期刊论文一篇,已出刊,校内核心期刊 。2022年1月 以第一作者在包装工程(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渐进性与激进 性创新理念在品牌标志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一篇,已出刊 。2022年8月 第一作者在包装工程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抑郁症药品包装 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期刊论文一篇,已出刊。2021年12月 第一作者发表一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太阳能除湿杀菌鞋架 ,专 利号:ZL202121376585.9, 已授权 。
目录
第一部分  图形创意设计…………………………001第一章  图形概述………………………………………003 第一节  关于图形…………………………………004第二节  图形语言的解读…………………………006第三节  图形元素的抽象化视觉表现……………011第二章  图形的创意表现………………………………013 第一节  图形的二维表现…………………………014第二节  图形的半立体表现………………………026第三章  图形的拓展与设计……………………………041 第一节  图形拓展与设计的方法…………………042第二节  优秀作业展示……………………………048第二部分  图形应用………………………………065第四章  图形创意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体现…………067 第一节  标志设计中的图形应用…………………068第二节  包装设计中的图形应用…………………072第三节  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应用…………………076第五章  图形应用的方法与步骤………………………079 第一节  图形应用的方法与步骤…………………080第二节  优秀作业展示……………………………082参考文献……………………………………………128后记…………………………………………………1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