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第二语言概念能力探索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概念进路

第二语言概念能力探索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概念进路

  • 字数: 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姜孟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479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长期着眼于语言的结构性、符号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聚焦于语言能力的“语词”维度,采取的是一种“语词进路”。本书从认知科学的大视域出发,着眼于语言的“认知(工具)性”特征,构建了语言概念能力理论模型,探讨了儿童母语及二语学习者概念能力发展问题;同时,从“概念能力-语词能力-言语外化能力”三分的新视角统摄性地诠释了二语习得中的语义迁移、概念迁移与显、隐性不地道现象等问题。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概念能力”维度探讨二语习得的专著,所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概念观”是对主流的“语词观”的匡正与补足,开辟了二语习得研究的“概念进路”。
内容简介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长期着眼于语言的结构性、符号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聚焦于语言能力的“语词”维度,采取的是一种“语词进路”。本书从认知科学的大视域出发,着眼于语言的“认知(工具)性”特征,构建了语言概念能力理论模型,探讨了儿童母语及二语学习者概念能力发展问题;同时,从“概念能力-语词能力-言语外化能力”三分的新视角统摄性地诠释了二语习得中的语义迁移、概念迁移与显性和隐性不地道现象等问题。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概念能力”维度探讨二语习得的专著,所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概念观是对主流的“语词观”的匡正与补足,开辟了二语习得研究的“概念进路”。
作者简介
姜孟 ---------------------------- 姜孟,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院长、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国际语言脑机接口联合研究院院长;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重庆市交叉学科教指委委员、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兼任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语言智能专委会等全国多个二级学会副会长、副主委;四川文理学院重庆校友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博士后校友副会长、重庆分会会长。主要从事二语概念能力、认知神经语言学、语言病理学、语言智能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一般、重点、重大及其他项目14项,出版专编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目录
第一章导言1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1
第二节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3
第三节本书结构5
第二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状多面观7
第一节语言习得研究历史概览7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哲学观照15
第三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认知心理学观照22
第四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观照30
第三章语言认知工具论40
第一节从语言的思维工具功能看语言的认知工具性40
第二节从语言的世界建构功能看语言的认知工具性54
第三节从语言的定义看语言的认知工具性65
第四节语言认知工具论与语言习得66
第四章语言概念能力理论模型70
第一节心理语言学所揭示的人的语言概念能力70
第二节认知语言学所揭示的人的概念能力75
第三节第二语言习得界对概念能力的探讨87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