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

  • 字数: 2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婷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2471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以三个民族的民俗艺术为例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休闲体验互动中发生活态传承的当代启示,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途径。随着社会演进速度的少见加快,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不断地衰落和消失,发生着变迁。事实上,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两难”的状况很好普遍。为了对其进行抢救与保存,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和文化工作者采取了多种保护方式,有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有不离本土的社区、家族、师徒传承方式;有参与教育的保护方式;有学术项目投入社区文化建设的保护方式;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惠政策的保护方式等等。但是,如何真正激发民俗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提供其生长壮大的民间土壤,使其融入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者和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作者简介
刘婷,人类学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长期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相关研究,独立承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著述有专著《云南休闲文化论》等以及《从城市传奇看都市民间文学的休闲功能》、《论云南少数民族物质生产民俗的休闲价值》、《傣族工艺品的休闲价值及其人类学意义》、《山地社会的休闲活动与文化传承》、《休闲与和谐文化建设》等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二)休闲研究综述
(三)文化传承研究综述
三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二)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研究的理论
(三)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研究的方法
四 田野点简介
(一)选点依据
(二)进入田野
(三)研究对象
第一章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一 休闲概念的梳理
(一)出于生命本能的觅食与休憩
(二)作为劳动力再产生环节的休息
(三)休闲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动力
(四)以休闲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二 民俗概念的梳理
(一)民俗初源的艺术人类学分析
(二)民俗的娱乐风习
(三)仪式功能与情感宣泄的休闲认同
(四)以艺术事象为符号的乐生性表演
三 休闲与云南各民族物质生产民俗的契合
(一)休闲与狩猎采集民俗的契合
(二)休闲与渔业民俗的契合
(三)休闲与游牧民俗的契合
(四)休闲与农业民俗的契合
(五)休闲与工艺民俗的契合
四 文化传承是休闲与民俗的结合体
五 小结
第二章 文化自觉下元江羊街哈尼族棕扇舞的休闲传承
一 羊街乡尼果上寨的哈尼族民俗文化背景
(一)生态思想和知识
(二)建筑文化和居住方式
(三)食物与饮食文化
(四)服饰文化
二 休闲节庆中棕扇舞的文化传承内容与方式
(一)哈尼族棕扇舞的历史和文化象征意义
(二)棕扇舞的文化传承内容
(三)棕扇舞的文化传承方式
三 棕扇舞文化传承中面临的文化和实践问题
(一)当地政府的支持
(二)传承人的不懈努力
(三)主体民众的积极参与
(四)客体群域的推动和体验
四 棕扇舞展演、文化变异与传承困难
(一)信仰变异带来的问题
(二)功能变异带来的问题
(三)结构变异带来的问题
五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困境的矛盾分析
(一)原生文化生态展演与民间文化传承的发展悖论
(二)自然生存与外部力量介入保护的矛盾
(三)输血与持续的两难选择
(四)对民俗价值和文化的重新肯定和判断
六 小结
第三章 文化认同下峨山大棚租花腰彝服饰、剪纸和刺绣的休闲传承
一 小街镇大棚租村的花腰彝及其传统文化概况
(一)小街镇大棚租村的花腰彝概况
(二)大棚租村花腰彝妇女服饰的构成和纹样
二 花腰彝妇女服饰、剪纸和刺绣的文化传承方式
(一)花腰彝的代系传承方式
(二)制作工艺的传承
(三)象征内涵的传承
三 花腰彝妇女服饰、剪纸和刺绣的传承动力
(一)内部的文化传承与外部动力的关系
(二)来自政府的支持
(三)来自学校的支持
(四)来自传承项目的支持
(五)来自博览会的肯定
(六)“传”与“承”之间的互动
四 花腰彝妇女服饰、剪纸和刺绣的传承困难
(一)大棚租村彝族文化传承堪忧
(二)花腰彝服饰变迁带来的困难
(三)剪纸工艺空间的萎缩
(四)刺绣人员的减少
五 民间艺术休闲传承的价值分析
(一)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的转变
(二)服饰民俗的休闲精神外化
(三)民俗活动与休闲生活的叠交界域
六 小结
第四章 文化自豪下新平平寨花腰傣竹编工艺的休闲传承
一 新平花腰傣的文化背景与竹编工艺
二 花腰傣竹编工艺的文化传承内容
(一)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竹编工艺传承
(二)与宗教活动有关的竹编工艺传承
三 花腰傣竹编工艺的文化传承方式
(一)家族式传承
(二)社会组织式传承
(三)产业化传承方式
(四)政府扶持的传承方式
四 花腰傣的休闲思想与竹编工艺的文化传承
(一)从农闲到生活休闲:花腰傣人的工艺品制作
(二)从生活休闲到艺术享受:节日中的花腰傣工艺品展示和销售
(三)从艺术享受到民族自豪感:花腰傣工艺师的国际展示活动
五 工艺品、休闲价值与文化传承的层级分析
六 小结
结论
一 传承休闲民俗的组成要素
二 传承休闲民俗的一般特性
三 传承休闲民俗的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