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抒情主义:舒伯特室内乐研究(1820-1828)

抒情主义:舒伯特室内乐研究(1820-1828)

  • 字数: 266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钱滢舟|
  • 商品条码: 97875598724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9
  • 印次: 1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中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大约创作了四十三部室内乐,本书从抒情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舒伯特在1820-1828年创作的八部室内乐作品,从而探讨“抒情主义”在这些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方式、作用与意义。
作者简介
钱滢舟,博士,南昌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担任音乐史与曲式等课程教学。2015 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钱亦平教授,研究范畴为西方古典时期的经典作曲家和作品、当代音乐以及流行音乐。
目录
引言 学术视野中的舒伯特室内乐研究/ 1 国内外学术史的概要回顾及研究动态/ 6  1. 舒伯特室内乐总体概况/ 11  2. 舒伯特室内乐中的曲式结构/ 13  3. 舒伯特室内乐中的创作特征/ 22  4. 新音乐学视角: 舒伯特室内乐中“叙事”与“时间记忆”问题/ 24  5. 新音乐学视角: 舒伯特室内乐与多重文本“互文性” / 26 第一章 舒伯特与“抒情主义” / 32 第一节 “毕德迈尔”文化与舒伯特/ 33 第二节 舒伯特的“抒情主义”阐释/ 39 第二章 通往“抒情主义”之路———舒伯特的室内乐写作/ 50 第一节 舒伯特之前: 古典主义语境下的室内乐发展/ 52 第二节 舒伯特室内乐写作: 第一阶段(1810—1819) / 62  1. 偏离古典主义的实验: 前七部弦乐四重奏创作/ 65  2. 寻找自我风格: 从《第八弦乐四重奏》开始/ 68 第三节 舒伯特的室内乐写作: 第二阶段(1820—1828) / 73  1. 创作转折点: 1820 年《c 小调弦乐四重奏》(D703) / 73  2. 走向成熟(1824—1828) / 76 第三章 舒伯特室内乐中的“抒情”结构/ 86 第一节 奏鸣曲式中的创新布局/ 87  1. “散漫”的三调呈示部/ 89  2. “意外”的再现部/ 98  3. “诗意”的连接部/ 106 第二节 “流浪”与“旅行”的结合/ 120  1. 曲式结构中的“离开”与“回归” / 122  2. 配器中的“离开”与“回归” / 129 第三节 “平衡”的“循环统一”原则/ 133 第四节 音乐结构中的“抒情主义” / 142 第四章 舒伯特室内乐中的“抒情”叙事/ 145 第一节 音乐抒情叙事中的“静止”时间/ 147  1. 调性与和声中“静止”的时间/ 149  2. 音色中“静止”的时间/ 151 第二节 音乐抒情叙事中的记忆构建/ 157  1. 非习惯性记忆的构建/ 161  2. 循环性记忆的构建/ 167 第三节 音乐叙事中的“抒情主义” / 183 第五章 舒伯特室内乐中“抒情”意象/ 189 第一节 室内乐中浪漫主义的抒情怀旧意象/ 196  1. 《a 小调弦乐四重奏》与艺术歌曲《纺车旁的葛丽卿》/ 198 2. 《a 小调弦乐四重奏》与戏剧配乐《罗莎蒙德》/ 204  3. 《a 小调弦乐四重奏》与艺术歌曲《希腊众神》/ 208 第二节 室内乐中浪漫主义的抒情死亡意象/ 217  1. 《d 小调弦乐四重奏》与《死神与少女》/ 219  2. 《d 小调弦乐四重奏》与《魔王》/ 238  3. 《d 小调弦乐四重奏》与歌剧《费拉布拉斯》《唐璜》/ 241  4. 《F 大调八重奏》与《希腊众神》/ 245 第三节 室内乐与多重文本互文中的“抒情主义” / 250 第六章 结 论/ 255 第一节 抒情主义中的“结构” / 257 第二节 抒情主义中的“叙事” / 260 第三节 抒情主义中的“意象” / 263 第四节 作为体裁的室内乐与“抒情主义”再思考/ 268 附录一 正文补充谱例/ 271 附录二 舒伯特艺术歌曲歌词文本(仅正文中提及的作品) / 290  一、 《纺车旁的葛丽卿》/ 290  二、 《希腊众神》/ 292  三、 《死神与少女》/ 292  四、 《魔王》/ 293 附录三 舒伯特室内乐作品目录/ 295 参考文献/ 301 索 引/ 3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