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乡贤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

新乡贤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

  • 字数: 200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
  • 作者: 张浩
  • 商品条码: 978757641453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 章分析基本概念。第二章从 历史流变的角度对乡贤参与 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进行论述 。第三章从思想文化的维度 论述新乡贤参与乡村基层社 会治理的角色和功能。第四 章首先分析当前乡村基层社 会实际上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现状、发展态势。之所以如 此,是因为这是新乡贤参与 治理的组织前提。第五章从 我国法治建设与法治化变迁 的角度论述新乡贤参与乡村 基层社会治理。第六章从经 济维度分析新乡贤参与乡村 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和方法 。第七章从“自治、法治与 德治”即通常所说的“三治” 的角度论述新乡贤参与乡村 基层社会治理的角色与功能 。
目录
第一章 概念与基本问题界定 第一节 “新乡贤”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乡村基层社会的含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乡贤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流变 第一节 成型与延续 第二节 挫折与归隐 第三节 重整与创新 第三章 新乡贤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想文化维度 第一节 乡村社会思想文化系统的构成与整合 第二节 大众民俗、民间文化的产生与中介功能 第三节 场域中的思想文化构建 第四节 重返乡村“生活世界” 第四章 新乡贤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组织及其管理维度 第一节 从“内部化”到“内生性” 第二节 “内部化”的“外部性”根源 第三节 从“创新”回归“理性化博弈” 第四节 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中的纳什均衡 第五节 “霍菲尔德状态”及其修正条件下的博弈 第六节 责任与义务的融合 第五章 新乡贤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法治变迁维度 第一节 非正式社会及其运行规则 第二节 法治化进程中多元化的主题与主体 第三节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法制(法治)建设主体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以后的法制(法治)建设主体 第六章 新乡贤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经济维度 第一节 资源怎样变资产 第二节 资金怎样变股金 第三节 农民怎样变股东 第七章 新乡贤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方略的实施 第一节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方略的古代思想渊源 第二节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方略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方略的现代转型 第四节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方略的载体创新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