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德)柏若望|总主编:李秋零|译者:周小龙//阿思汗//施林青//徐逸飞
  • 商品条码: 97873003322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独辟蹊径 ,以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 为基本线索,批判性地考察 了费希特在1794,1798—— 1799和1812年三个版本的 知识学形态,指明了它们的 内在的演进线索。本书指出 ,知识学的困境与“发展一 种同时是存在论的形而上学 ”这一努力相关联。费希特 要求,借助先验哲学的思维 方式,不仅仅要去阐明其自 身并不“存在”的存在者根据 ,而且要去推导出存在者的 实存和规定。作者认为,这 一要求太高,从而导致了知 识学的内在张力与不断重写 。
目录
导论 一、这个问题的论述史 1.亚里士多德的方针 2.中世纪对形而上学的规定 3.德国学院派哲学和沃尔夫的形而上学概念 4.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改革 二、费希特对形而上学的态度 三、费希特文献的新发展 第一章 作为形而上学的知识学 一、费希特的哲学模式 二、唯心论vs.实在论——关于独立事物的难题 1.自由作为形而上学的主题 2.表象理论的形而上学意涵 3.存在论规定的可推导性——对康德的批判 4.唯心论的先验性 三、知识学作为探讨存在的理论 1.产生和效用 2.对存在之根据的追问 3.唯心论与存在论传统的关系 4.对费希特批判存在论的反批判 第二章 《知识学》(1794)——通往形而上学之路 一、结构与主题 二、《知识学》(1794)的论证线索 1.实践部分的功能 2.线性与循环的科学模型——实践唯心论 3.想象力理论 三、《知识学》(1794)的形而上学 1.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2.作为意识的自我 3.反题-合题方法——费希特的辩证法 4.规定性:存在与自我的统一原则 5.范畴:自我与非我关系的规定性 6.“阻碍”学说 总结 第三章 《新方法》(1798-1799)对存在的演绎 一、结构与主题 1.自我的框架结构 2.自身规定的可能性条件 3.自我意识的建构 附释:关于费希特的《自然法权基础》(1796)和《伦理学体系》(1798) 二、作为理智直观的自我 1.陈述 2.批评 三、存在的演绎 1.“存在”作为逻辑的必然性 2.“存在”作为自由的结果 四、综合的思维——真理与现象 总结 第四章 《知识学》(1812)——只有一存在 一、晚期知识学的一般特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