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

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

刘三姐形象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阐述刘三姐形象的审美流变和层累建构!
  • 字数: 2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任旭彬 著
  • 出版日期: 2024-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714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资料丰富,论证严谨,揭示了刘三姐形象丰富的人文意义和多样化流变的复杂现象,对刘三姐形象建构的层累性特征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探讨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符号的表征机制,研究多种文化形态的交融发展,阐释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内容简介
《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借助现代符号学理论与方法,对岭南地区有关歌仙刘三姐的传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考证,对作为神话的刘三姐向作为民间信仰歌仙的刘三姐的嬗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这是一个神圣化与世俗化双向互动的过程,歌圩民俗活动与壮族歌谣构成了重要的文化语境。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意义的建构策略和意识形态观念、市场经济语境的不同,刘三姐形象随之发生了从歌仙到平民英雄再到世俗歌者的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刘三姐文化符号被纳入国家话语,在历史语境中,刘三姐的歌仙形象隐喻了平民英雄的群众领袖形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语境中刘三姐形象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一种“消费符号”的刘三姐形象。
作者简介
任旭彬,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广西隆安人,壮族,当过中学教师,做过期刊编辑。2006年获得广西民族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文化旅游。主持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刘三姐文化在东南亚传播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重点研究项目“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研究”,担任《广西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副主编,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著作《守望本色:任旭彬评论集》。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化构形
第一节 艺术形象的符号化生成意义/15
第二节 艺术形象的文化表征/20
第三节 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化建构/25
第二章 刘三姐形象的原型及其流变
第一节 从嘹三妹到刘三姐的嬗变/43
第二节 歌圩:生成刘三姐文化的场域/62
第三节 歌仙:走下神坛的刘三姐/80
第三章 刘三姐形象的层累性建构
第一节 民间艺术的国家征用/121
第二节 平民英雄形象的建构/131
第三节 刘三姐形象表征为壮族形象/143
第四章 市场经济语境中的刘三姐形象
第一节 刘三姐形象的再改写/161
第二节 现代歌圩中的刘三姐形象/173
第三节 成为消费符号的刘三姐形象/185
余论 从民间传说到中国审美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227
后记/24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