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京市经济弹性操作机制与政策框架研究

北京市经济弹性操作机制与政策框架研究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强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418303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3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弹性话语产生于生态领域,基本内涵为系统吸收外部冲击与扰动并维持自身功能与特征的能力。这一概念后来被学者莱文(Levin)引入到社会经济领域。在其看来,社会经济系统如同生态系统一样存在着各个系统的之间动态、非线性的联合演化关系,系统在突然地,不可预计且无法避免的,非线性的外部变化面前会遇到发展受阻或崩溃的问题。此后弹性这一概念深入到城市经济领域,正在从很初的城市应对优选气候变化的工具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城市用来回应生态、经济、政治诸领域冲击与扰动的伞状分析框架。弹性思话语作为一种伞状(umbrella)分析性概念框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包含着许多面对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的概念与分析范式。相较于其他框架,更适合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自然隐喻工具。弹性话语承认城市经济系统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既适合于分析缓慢的发展变化也适合于解决突然性的冲击。构成城市整体系统的社会、生态与经济系统在互动中形成了城市的有机系统,并展示了发展、竞争和自组织等系统性特征。 经济弹性这一分析框架弥补了常规的经济分析框架的不足之处,强调变化与适应,是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一种有效的城市经济治理工具。
目前弹性概念包含着恢复与变革两种维度。而在实践中,一个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离不开恢复弹性,也需要更新弹性,缺少任何一种都意味着非完整的弹性。  对于城市经济而言,恢复与发展都是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城市既需要在遭受自然、人为的重大冲击后的迅速恢复城市经济功能,而时刻保持变革与适应的能力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石。正如格林斯潘认为“很有价值的经济政策资产是可以增加我们应对冲击的额外然性所带来的经济灵活性”。城市经济系统越灵活越有能力应对无法避免的并且经常无法预测的扰动的自我修正能力。因而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系统而言,恢复并不是专享的目标,适应与改变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
作者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先后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北京社科项目。在《云南社会科学》《上海金融》《人文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