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塑公共领域:迈克尔·摩尔纪录片研究

重塑公共领域:迈克尔·摩尔纪录片研究

  • 字数: 3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司达 著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224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司达著的《重塑公共领域--迈克尔·摩尔纪录片研究》为靠前本系统研究美国知名纪录片制作人迈克尔·摩尔的专著。在呼吁社会改革的层面上,摩尔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话题性。他将社会热点和政治争议融入充满自反性和挑拨性的个人论断式叙述风格中,以讽刺性、娱乐性的展示方法,以及多渠道素材来源的拼贴方法,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示教”式纪录片,为纪录片史贡献了一种新的美学形态,也让纪录片传播完成了商业化转型。作为一个文化偶像和充满攻击性的行动者,摩尔提供了从媒介影响力角度考察社会功能、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新视点;深化了媒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并扩展了“主观性”这个纪录片创作基础性问题的外延。

在互联网+时代中,他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新型跨媒介公共领域。然而,这个公共领域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其本质无非是在主流意识形态许可范围内对“异见”的有限疏导,对社会矛盾的治标式维稳,因此也无法解决美国执政两党以民主、自由、平等等话题麻痹国民,实质为顶层金融财阀优选霸权诉求服务的真相。
作者简介
司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学士。现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导。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云南金彩视界影业有限公司电影研发总监。主要电影导演作品:《失去的周末》(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单元评委会大奖);35毫米胶片电影《杂技小精灵》(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全国院线公映)。
目录
   自序 一枚土鳖如何做资本主义研究

章 研究导论:迈克尔·摩尔的五种身份

节 研究概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 书籍

二 影像资料

三 其他迈克尔·摩尔相关资料

四 扩展文献

五 总结

第五节 迈克尔·摩尔简史

第二章 创作者·摩尔纪录影片的形态样式

节 摩尔影片的剧作构架

一 情节剧叙事

二 论文体叙事

第二节 采访风格

一 伏击采访

二 预约采访

三 随机采访

四 运用案例

第三节 视听语言

一 镜头构成与来源

二 声音

三 剪接

第四节 视听美学:“影像狂欢”

第五节 风格溯源

第三章 传承者·纪录片的新文化运动

节 纪录片的本源问题

第二节 摩尔纪录片表达与诉求的历史传承

一 对纪录片影像本体论的继承

二 对导演控制力的继承

三 对意识形态宣传功能的继承

四 对资料影像运用方法的继承

五 对“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观念的继承

六 对纪录片主观性的继承

七 对作者立场与“心理真实”的继承

第三节 媒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传承

一 对社会关怀责任的继承

二 对社会运动关注的继承

第四节 新型政治纪录片:摩尔影片的具体历史定位

第四章 行动者·现身说法的幕后人员

节 亲历者

一 调查事件

二 创造事件

三 强势介入

第二节 讽刺者

第三节 斗争者

一 生活中的斗争

二 作品中的斗争

第四节 新型媒介仪式

一 仪式与媒介仪式简述

二 摩尔的媒介仪式类别

三 仪式功能与影响效果

第五节 作为抗争武器的媒介

一 媒介环境

二 情绪表述

第五章 关怀者·媒介名流的蓝领情结

节 政治立场

一 阶级定位

二 蓝领装扮

三 行为举止

四 价值溯源

第二节 思想构成

一 民粹主义

二 自由主义

三 反战思想

四 表达方式

第三节 传播效果

第四节 身份争议

第六章 异议者·摩尔的敌人与对手

节 政敌与政党

一 《弗林特之声》事件

二 《愚蠢的白人》事件

三 《华氏9/11》事件

第二节 大型企业

第三节 媒介人士

一 意识形态批评

二 新闻美学批评

第四节 民间组织

第五节 反目者

第七章 美国新型公共领域的民主与自由限度

节 新型平民公共领域的样态

一 既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方式

二 新型公共领域的形成倾向

三 新型公共领域参与主体、地位与运作方式的再辨别

第二节 新型公共领域的诉求

一 摩尔的“文化领导权”

二 “民族-人民”文学观的影视化

三 对娱乐政治的批判性继承

四 “市民社会”的“有机知识分子”

第三节 美国媒介的论争尺度与审查

一 “公司审查”

二 “自我审查”

第三节 重塑公共领域

第四节 摩尔及其纪录片对中国媒介的现实意义

附录 迈克尔·摩尔研究资料一览表

节 影视资料

第二节 文字资料

参考文献

参考影片

后记 我们还能走多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