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传习录(全彩珍藏版彩绘全注全译全解超值)(精)/国学典藏馆
字数: 796
出版社: 北京联合
作者: (明)王阳明|编者:思履
商品条码: 9787550237100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25
出版年份: 2014
印次: 2
定价:
¥7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 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以自 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 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 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 张居正、曾围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 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 《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子弟所记录的王氏讲学 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 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 最基本的著作。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 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 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帮助读 者正确地理解王阳明的言论及其心学的基本宗旨。 《传习录》作为记录王阳明思想的重要著作,不 但影响了中国一百多年,而且享誉海外。本书不仅对 原著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还详细介绍了王 阳明传奇的一生。 王阳明编著的《传习录(彩绘全注全译全解超值 全彩珍藏版)(精)》中包含了600余幅精美图片,与文 字相辅相成,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让读 者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新颖 独特的版式设计,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原著内容。 充满智慧的文字、精关珍贵的图片、注重传统文 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 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 值和艺术价值。
精彩导读
书香门第,承继香火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王伦的次子,于成化十七年 (1481),进京参加殿试位居榜首,天下皆知。 王伦获知消息后非常高兴,这是王氏家族迁往浙 东后中的第一个状元。受父亲王伦的影响,王华不仅 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正直,极富同情心。 这种品性在他很小的时候便显现了出来。 有一天,他与伙伴们在河边玩耍,一个喝得醉醺 醺的人,脚步蹒跚地走到河边,随后又东倒西歪地走 了。没过多久,伙伴们都相继返家,只剩下王华,正 当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却在醉汉待过的地方发现了一 个包袱。他感到好奇,于是打开包袱来看,里面竟然 有不少的银子。他猜想,包袱很有可能是刚刚那个醉 汉遗失的,他心里想:不管是不是,把银子丢失的人 肯定会回来找的。为了不让别人把包袱拿走,王华自 己坐在河边,等着失主。 到了夜幕将要降临的时候,王华终于听到急匆匆 的脚步声。一看,果然是那个醉汉。王华迎上前询问 他是否丢了东西。醉汉激动地将他如何醉酒走到河边 ,如何丢失包袱一事讲给王华听。王华听后把包袱还 给这个醉汉。那人打开包袱发现自己的银子分文不少 ,连声道谢,并拿出银子表示谢意。王华推辞了,并 说,自己若是在乎银子,就应该早拿着包袱走人了, 而不是在这等着他回来取。那人听后更为感激,执意 跟随王华到家中,特向王华的家人道谢。王伦得知此 事后,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 王华十四岁的时候,在余姚的龙泉山寺院读书, 同窗的伙伴大多是富家子弟,平时常常仗着自家财大 气粗,捉弄和欺负寺中的和尚。和尚们为了报复,便 有意散布谣言,说寺中经常有鬼魂出入,并经常假扮 鬼的模样来吓唬他们。果然,这招非常奏效,同伴们 都被吓得仓皇离去,不再到寺院读书了。然而,王华 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在寺内读书,和尚们实感惊奇。为 了赶走王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和尚们故技重 施。他们来到王华的屋外装神弄鬼,却发现王华丝毫 不为所动,神气自若地在读书。 第二天,无计可施的和尚们跑来问王华,昨夜寺 院被鬼闹出这样大的动静,他为什么不害怕。王华说 :“我没有看到鬼,只是看到几个和尚在装鬼。”大 家一听小小年纪的王华说出这样的话,非常惊讶,暗 暗佩服王华的睿智和勇气。 王华的品学德行颇被当时浙江学政张时敏看重, 恰逢浙江布政使宁良要为其子弟挑选老师,张时敏力 荐王华前去宁家任教。王华到了宁家,被宁家的数千 卷藏书所吸引。他白天认真教课,晚上则挑灯夜读。 宁家的子弟中有几个颇为顽劣的,想要拉拢王华和他 们一起玩乐。他们经常备上好酒,安排美色来引诱王 华。王华倒是也颇爱饮酒,但是对于美色却全然不为 所动。一日,饮酒归来的王华微微带着几分醉意回到 江边房中,竟在自己的床上发现两名娇艳欲滴的女子 ,他想要退出房时,又发现房门竞被锁上了。慌乱中 ,王华卸下一扇门板,破窗而出。他就这样,拥着门 板,随着江流而去。王华的这种坚持令宁氏子弟颇为 敬佩。 在宁家的三年时间,王华差不多看完了宁家所有 的藏书,学问大长。因此,王华日后高中状元,在很 多人看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王阳明年少的时候就 经常听到大人们将父亲王华的逸事传为美谈,也颇受 影响。 少年得志 王华的光芒,对王阳明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 积极影响。 自宣宗宣德元年(1426)开始,内府便设立了内书 堂,专门用来培训小宦官的参政能力。而在内书堂任 教的翰林官日后则多会得到宦官们的关照,虽然并无 直接资料证明王华曾在内书堂任职,但他的几位同僚 却教过正德朝的大宦官刘瑾,还常向刘瑾推荐王华的 人品和学问。 再加上王华高中状元,随着内阁地位的不断上升 ,新进士一人翰林,便被时人视为“储相”。基于此 ,王华在当时是被人刮目相看的。 但面对十里八乡亲友的道喜和祝贺,王伦却是淡 然处之,依然表现得和平日无任何异样,儿子的风光 似乎与他无关。这份不动声色的态度,对当时仅有十 岁的王阳明来说,无疑是个触动。 虽说文人常言要淡泊名利,但生活在一个充满名 利诱惑的社会环境中,又有谁能真的看空这一切呢? 虽然王阳明也为父亲高兴和自豪,但是他更多的 还是攻读自己的书本,以学业为重。或许是受了祖父 处世观的影响,王阳明不以一般的读书、作诗为满足 。他有自己的志向,即通过读书成为圣贤。 一次,私塾先生对在座同学发问:“世上什么是 第一等重要的事?”大家纷纷说登科及第最为首要。 唯王阳明不以为然,他自认为仕途并非读书的最终途 径,成为圣贤才是归途。 虽是想成为圣贤之人,但王阳明却并未像古往今 来那些圣贤之人一样,循规蹈矩地恪守古训,安分守 己地去攻读圣贤之书。他认为要成为圣贤,读死书是 没有用的,需要从多方面来锻炼自己,增长才能,扩 展知识。 这样才能成为圣贤,对于王阳明的这种心态,郭 沫若如是说:“一种不可遏抑的自我扩充的努力明明 是在他青春的血液中燃烧着的。他努力想成为伟人, 他便向一切技能上去追求。人所一能的他想百能,人 所十能的他想千能,人所百能的他想万能了。”(《 郭沫若全集·王阳明礼赞》) 王阳明并不因为自己跋涉在追求圣贤的道路上, 就恪守规矩。他天资聪颖,脑子灵活,所学知识一看 就会,所以不愿意长期待在私塾,经常偷跑出去玩游 戏。他最爱玩的是军事游戏。因为他对《孙子兵法》 尤为感兴趣,每逢家里请来宾客时,王阳明便用果核 与客人们摆兵阵。常常是客人们的兵阵刚摆出来,王 阳明就立刻想出了克敌的阵势。虽然,为此事没少挨 父亲的骂,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少年天性,总是无法遏制。因为逃学偷玩之类的 事情,王阳明没少受到父亲和祖父的责罚,但他依然 不克制自己崇尚自由的天性。在他少年时候,还有一 件传闻更加出格。 他十三岁时生母去世,王华的妾便仗势常常欺侮 、虐待他。他不堪忍受,便想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应 对之法。 王阳明偷偷在街上买到一只叫长尾林鹗的怪鸟, 放到父妾的被褥里。然后和一位神婆串通好,等那位 妾被怪鸟惊吓,派人请来这位神婆作法时,神婆便依 照王阳明之前教她的话说,说这只鸟是王阳明的生母 化成的,是来惩戒她平日对王阳明的不好。P12-13
目录
绪论 王阳明生平 天资聪颖、勤学善思的少年 远谪贵州,龙场悟道 文治武功,辉煌功业 功高遭忌,回乡讲学 大儒辞世,病逝归途 王阳明的学说 源头之水,学宗孔孟 反对程朱理学,强调从内心中寻求真理 秉承陆九渊心学,世称陆王学派 王阳明学说对于明、清两代及近代中国的影响 阳明心学对于世界的影响 王阳明的文学与书法造诣 上篇 大儒王阳明 第一章 乘云降生——明朝出了个王阳明 有子生于彩云中 书香门第,承继香火 少年得志 锋芒乍现 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另类出走,试马居庸关 第二章 求学生涯——吾当上下而求索 新婚之夜不知去向 苦心追求心学的境界 落第的苦闷 组建龙泉山诗社 为圣路上两彷徨 第三章 初入仕途——挺身斗虎,遭人陷害 刑部里的名士 主持山东乡试 言事下狱 依赖心理化险为夷 贬为驿丞,北风送南雁 亡命天涯 第四章 贬谪贵州——龙场悟道,成为一代心学大师 偶得“阳明小洞天” 何陋轩与君子亭 龙场悟道,吾性自足 贵州讲学,提倡知行合一 千古奇文《瘗旅文》 第五章 仕途转机——守得云开见月明 西辞龙场东归去 安民于庐陵 刘瑾伏诛,仕途出现转机 传道于京师 打通朱陆 原来这才是《大学》 第六章 巡抚新命——文攻武卫,屡建战功 在滁州的岁月 桨声灯影,布道金陵 任南赣汀漳御史巡抚 漳南战役 提督南赣军务 用兵横水、桶冈 智取三浰 设平和、崇义、和平三县 举乡约,办社学,衙门成了书院 第七章 皇城闹剧——自古英雄多磨难 宁王挑起了反旗 与宁王交战 决战宁王朱宸濠 荒唐皇帝荒唐事 争夺宁王朱宸濠 让功给皇帝 不给待遇的“新建伯” 桃李满天下 第八章 最后行程——此心光明,千古毁誉随风散 京中争论大礼议 晚年喜得子 做人要有良心 天泉证道 立马横刀平乱 袭破断藤峡、八寨 最后一程 此心光明,何复其言 千古毁誉,听其自然 第九章 “心学”影响——传薪有人,经久不衰 心学的流传 心学对中国的影响 心学对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中篇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第一章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欲修身,先养心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让生活回归简单 第二章 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朴实的人生态度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至诚胜于至巧 第三章 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90 第四章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 君子如玉亦如铁 养一身浩然正气 得人心,得天下 第五章 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顺在当下 孝是一种生存品质 时刻念父母生养之恩 有诚心,才能让父母宽心 第六章 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身外物不奢恋 “财”是静心的拦路虎 荣辱毁誉皆泰然 安贫乐道也是信仰 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财富是外形,心是快乐的根 幸福在于追求得少 幸福源自内心的简约 要活得轻快洒脱 第八章 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笃行之 成功不在难易,在于身体力行去做 大胆尝试,实践出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致 第九章 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事事精细成就百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 把握现在,认真做每一件事 勤于求知,细于做事 第十章 与逆境共处,吃苦如吃补 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 耐住等待,才能苦尽甘来 忍得一时方能成就伟业 寂寞是最大的考验 第十一章 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反观自身,不断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 嘴上带尺,脚下有路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嘴巴闭关,舌头收箭 少妄言,多好话 第十三章 能容能恕,路窄处让人一步 待人处世,忍让为先 宰相之肚,纳难容之人 不急人怒,忍让内敛 忍小事成大事 第十四章 自利利人,以利他心度己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爱出者爱进,福往者福来 爱人者人爱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十五章 在不显不露中出头 聪明不如糊涂,糊涂不如装糊涂 随时随地,随遇而安 抱朴守拙,藏行不露 点一盏光而不耀的心灯 第十六章 事上居下,到位不越位 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方圆处世,左右逢源事事顺 第十七章 成事在谋,谋事在断 勇而无谋是大忌 应时而变,兵贵在“活” 制胜战术应变化多端 以诚心制权术 第十八章 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 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我 不动心,不烦恼 静坐静思,不被外物所扰 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 第十九章 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随性生活,顺其自然 以出世心境,做入世事业 三分能力,七分责任 前生不要怕,后生不要悔 繁华过后总是空 下篇 《传习录》 卷上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卷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卷下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附记 黄以方录 辗转刊行钱德洪跋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