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绿地建设实施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绿地建设实施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 字数: 15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方可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397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研究了城市公共物品定义及特征,以及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并对城市绿地的公共物品属性、消费机理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武汉市城市公园绿地体系规划、建设实施情况、城市绿地的需求以及现状服务水平进行了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土地资源供给、城市绿地建设以及城市绿地管护的角度系统分析武汉市城市绿地建设及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城市土地资源供给、各种城市绿地的功能类型比例分布、城市绿地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原因。同时,广泛借鉴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城市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了发达国家在城市绿地产品供给的行政伦理、城市绿地建设模式、城市绿地供给模式以及协调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武汉市实际情况,对提高城市绿地配置效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从转变政府角色,促进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拓宽城市绿地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促进城市绿地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和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改进措施和建议。
目录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
2 城市绿地的属性分析
2.1 城市绿地的定义及功能
2.1.1 城市绿地定义及分类
2.1.2 现代城市绿地发展历程
2.1.3 城市绿地的功能
2.2 城市绿地的公共产品特性分析
2.2.1 公共产品定义
2.2.2 城市绿地的公共产品属性
2.2.3 城市绿地的非排他性
2.2.4 城市绿地消费的不完全竞争性
2.3 城市绿地的建设特点
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历程回顾
3.1 发展阶段总结
3.1.1 普遍绿化阶段(改革开放前)
3.1.2 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00年)
3.1.3 全面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
3.2 不同阶段绿地建设特征分析
3.2.1 普遍绿化阶段
3.2.2 快速发展阶段
3.2.3 全面提升阶段
3.3 城市绿地作为公共产品的角色内涵演变
3.3.1 国家宏观层面功能定位的演变
3.3.2 城市建设需求的功能演变
3.4 城市居民需求的演变
3.5 当前国内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总体概况
3.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机制分析
3.6.1 政府引导型
3.6.2 目标导向型
3.6.3 规范强制型
3.6.4 市场自发型
3.7 存在的问题分析
3.7.1 城市绿地规划的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3.7.2 城市绿地建设资金投入方面缺乏有力的保障支撑
3.7.3 城市绿地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
3.7.4 确保城市绿地配套实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3.7.5 公共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程度低
4 武汉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建设现状
4.1 武汉市绿地系统规划基本情况
4.2 武汉市绿地建设实施基本情况
4.3 武汉市绿地规划建设特征分析
4.3.1 人均公园规划水平同相关城市接近,但距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仍有差距
4.3.2 空间分布总体较为均衡,区级规模以上公园绿地占比较高
4.3.3 人均公园绿地指标由内而外逐步降低
5 城市绿地建设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6 转型期城市绿地规划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7 基于服务效用优先的城市绿地建设实施模式探索
8 改进城市绿地建设实施模式的路径
9 展望
10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