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动的苏州(1912—1937):近代的城与人

流动的苏州(1912—1937):近代的城与人

  • 字数: 46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张笑川
  • 商品条码: 97875228316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代苏州的经济蜕变和城市转型,不仅合于中国近代史整体图景之辙,也押着江南城市体系独特的韵脚。本书作为一项近代城市研究成果,将城市性与地方性结合,沿着结构史和文化史结合的路径,从四个视角,在变动中把握苏州这座江南城市在近代历史上的流动、吞吐、消纳、呼吸,以及演化的脉搏—— 江南的苏州,在近代江南城市体系从中心地体系主导型向网络体系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从中心都会演变为地区城市;行政的苏州,发展出官治与自治结合、协商与博弈并存的丰富的城市管理样态;士绅的苏州,见证了城市精英活跃的身影和他们全力建构的网络;文化的苏州,奠定了生活之城、园林之城、文化之城的独特意象。
作者简介
张笑川,历史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绪论   一 近代苏州城市研究回顾   二 观察苏州的四个视角 第一部分 江南的苏州 第一章 “人间天堂”苏州城   一 从吴国都城到江苏省城   二 工商之城   三 城市空间与形态 第二章 从省会到县城:苏州政治地位的变化   一 清末改制与江苏的分合   二 民初“江苏统一”与省会迁出   三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江苏省会选址   四 省会迁出的影响 第三章 从繁都到小城:苏州人口的变动   一 吴县人口变化   二 吴县与周边县人口比较   三 苏州城市人口占比变化   四 苏州人口变动与江南城市体系重构 第四章 从中心都会到地区城市:苏州经济的蜕变   一 贸易衰落   二 金融业与零售业持续兴盛   三 旅游业日渐兴起   四 工业多元化发展   五 苏州经济蜕变与江南城市体系重构 第五章 苏州与上海:人的互动与城的发展   一 明末以来苏州人迁沪历程   二 旅沪苏州人与上海社会   三 上海资本家与苏州近代工业 第二部分 城市精英 第六章 城市精英及其组织网络   一 城市精英群体画像   二 城市精英组织网络 第七章 苏绅领袖张一麐   一 维新志士   二 民国要员   三 江苏耆绅   四 苏绅领袖 第三部分 城市管理 第八章 晚清民初城市管理   一 晚清市政管理变革   二 北京政府时期苏州城市管理   三 工巡捐局改组与城厢内外的融合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苏州市政   一 半途而废的苏州市政府   二 苏州市政府的规划与建设   三 县市合并后的苏州市政 第四部分 城市生活与文化 第十章 生活之城   一 苏州人的精致闲雅   二 绅士陆宗篁的安逸日常 第十一章 园林之城   一 私家园林与城市生活   二 公园与城市生活 第十二章 文化之城   一 民国苏州文化概览   二 构建“国学重镇”   三 苏州意象 结语:流动的苏州不变的底色   一 区域体系重构中的苏州   二 城市管理机制的演进   三 城市精英与城市社会   四 生活与文化的变与不变 附录 附录1 各开放口岸征税项目比率及各国征收额比率(1904年) 附录2 民国时期苏州关税及土洋货贸易情况 附录3 晚清长江三角洲地区联系通道的物流系数 附录4 193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联系通道的物流系数 附录5 1931年江苏主要都市钱庄数一览 附录6 1931年江苏主要都市银行数一览 附录7 1932年江南地区主要都市人口统计 附录8 苏州工巡捐局暂行章程(1926年6月) 附录9 1931年苏州城区会馆、公所、同乡会一览 附录10 1913—1949年苏州救火联合会历任会长、副会长、主席一览 附录11 1931年苏州城区义庄统计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