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风格的当代化设计

中国风格的当代化设计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冯冠超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07-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6685314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希腊大哲柏拉图曾形容埃及的艺术“再一万年也不会改变”,倘若他也接触过中国的设计符码,将会如何形容呢? 本书针对“中国设计文化”的历史波折及其展望作出论述;深入探讨文化符码更新的可能性,使之贯穿至设计实务。中国风格设计如何顺应历史进程、时代精神去注入变革的因子?如何把握当前契机,为中国当代风格开拓新的途径……本书与您一同探讨。     本书针对“中国设计文化”的历史波折及其展望作出论述,深入探讨了文化符码更新的可能性,使之贯穿至设计实务。中国风格设计如何顺应历史进程、时代精神去注入变革的因子?如何把握当前契机,为中国当代风格开拓新的途径?……本书将与你一同探讨。
作者简介
冯冠超(本名永华),1960年生于台湾省澎湖县(祖籍福建省永安市)。现任台北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教授兼所长、系主任,并任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审查委员及辅仁大学“设计学群”召集人。2007年获聘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作者大学就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设计组,于美国纽约普瑞特学院(Pratt Institute)传达设计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目前为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著有《新庄地区书法发展史》、《彰化县美术发展调查研究·书法篇》、《民族风格的创新设计》等书,曾发表设计、艺术、文化评论论文近50篇。在创作上曾负责设计1985年台湾区运会、1998年大学博览会等全台活动之识别系统。获第40届全省美展设计部大会奖、全省教师教学媒体竞赛商业类首奖、全台大专教师教学资源竞赛佳作奖。作品被台湾美术馆、台北县政府典藏。     作者长期从事设计文化、品牌形象策略、视觉传达等研究。在教育上曾获辅仁大学杰出研究奖、辅仁大学推广教育奖等。曾任外贸协会及各级县、市政府、民间企业相关活动之评市委员,曾兼职于台湾艺术大学、中原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台中技术学院等校,并任多所大学论文审查委员、硕士学位口试委员。
目录
自序 Foreword 第一章  楔子   1-1  民族情结与百年期待   1-2  华夏设计风华已远?   1-3  民族昌盛与振兴设计之机 第二章  母语何在?我们的当代民族风格设计在哪里?   2-1  西潮?袭向一个沉睡的民族   2-2  “超稳定结构”设计? 第三章  探索民族风格当代化设计的危机   3-1  “全盘西化”的问题   3-2  “东洋风与韩流”现象   3-3  “中体西用”的迷思   3-4  “复古”的问题 第四章  文化心理定势?不变的设计符码   4-1  “用夏变夷”的文化姿态对传统设计的影响   4-2  政治权威对传统设计的影响   4-3  传统学说中的科技障碍   4-4  文化设计界的故步自封   4-5  华夏中心论、设计正统论、文化辐射观等意识结构的影响   4-6  深受歧视的设计技艺 第五章  中国传统民族风格设计的思维发展   5-1  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民族风格设计的影响   5-2  中国各时期的设计思想   5-3  小结 第六章  西方与日本强势设计的反响与省思   6-1  在变动中飞跃的西方设计   6-2  日本民族风格设计的发展与成就   6-3  有关“明治维新”对文化更新的探讨   6-4  小结 第七章  中国传统设计中的历史光辉   7-1  恢复“民族自信心”   7-2  莫做“阿Q”   7-3  痛定思痛 第八章  中国风尚对西方艺术设计的熏濡与沾溉   8-1  “自然观照”的东方思维   8-2  洛可可绘画中的中国基因   8-3  欧洲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中国风尚”   8-4  欧洲庭园中的“中国风尚”   8-5  18世纪俄罗斯的中国热   8-6  18世纪中国对欧洲思想的影响   8-7  大航海时代中国陶瓷器的设计风华   8-8  新艺术(ArtNouVeau)运动中的中国情调   8-9  汲取中国养分的西洋近现代艺术家   8-10  小结与其他影响 第九章  中国风格设计寻求当代化的原则   9-1  对“传统”进行反思   9-2  中国风格当代化设计的四项原则 第十章  后现代概念与中国风格设计当代化的契机   10-1  后现代的转向   10-2  海纳百川?恢宏的自信与胸襟   10-3  设计文化符码的解构与再建构   10-4  后现代概念与民族风格设计当代化的契机   1O-5  向传统设计元素汲取养分   10-6  开放性的设计态度   10-7 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设计竞逐 第十一章  结论   11-1  蓦然回首   11-2  从开封到纽约   11-3  再现中国热   11-4  鹰扬 参考文  献 作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