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填四川\王雨
一个泱泱大省复苏的故事,一个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王雨 著
出版日期: 2015-06-01
商品条码: 9787299085117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0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填四川》是一部集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民俗价值和社会学价值于一体的长篇小说,填补了“湖广填四川”这一重大题材在文学作品上的空白;艺术地反映了中国移民史上这段富有典型意义的移民历程;《填四川》讲述了主人公宁徒立足于荣昌县路孔镇,由插杆占地,白手兴农,到开办丝绸、夏布作坊,再到兴办煤矿、轿行实业,再到将经商触角伸向重庆、成都,颇具概括力地表现了几代移民前赴后继填川、实川、富川,促成了四川经济社会的恢复和繁荣的进程。 《填四川》以宏大的叙事、错综的结构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四川因战乱、饥荒而造成的民生凋敝和移民入川的艰苦创业以及家园建设起来后的男耕女织的生存状态,也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南音北语、闽风川俗的“填四川”时代的民俗风情,很好地体现了民族迁徙中的文化融合;着重围绕一个家族命运的兴衰变迁,去折射出大移民的历史变化走向,进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民族西部开拓的进化发展史;以历史题材作为小说的经线,以人物、情节作为纬线,编织出一幅战乱之余,庶民百姓得以修生养息,民族血脉得以延续,生产力得以发展,社会得以进步的巨幅画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自四川荒芜告急康熙颁布“填川诏”开篇,以主人公宁徙离闽进川遇飞人夺子为线索,以川东小城荣昌县为主场景,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进川移民的大起大落。全篇贯穿了宁徙与土著士绅赵书林、闽西武士常维翰惊世骇俗的生死爱情,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土匪、戏子、族人、商贾、官宦、皇室等各色人物的善恶心态。人生的百般磨难,创业的万般艰辛,演绎出大悲大憾的人间悲喜剧。填四川与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长篇小说《填四川》艺术地讲诉了一个客家母亲和家族悲欢离合的故事,一个复苏泱泱大省的史诗故事,一个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
作者简介
王 雨,本名王志刚。中国作协会员,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兼小说创委会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长篇小说《填四川》、《水龙》、《血缘》、《飞越太平洋》、《车神》、《长河魂》6部。出版中篇小说集及影视小说集各1部。发表《船神》等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篇。创作拍摄《嘉陵江边的小屋》等电视剧4部。合作(一稿者)发表电影剧本《战争的闪电》,拍摄为电影《年轻的朋友》,剧本获四川省文学一等奖。《飞越太平洋》、《翠绿色的梦》、《水龙》分获重庆市一、二、三届文学奖。《水龙》获2008年重庆市第四届文艺奖。与黄济人合作的《长河魂》获2010年重庆市第五届文艺奖,被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买断影视版权。《填四川》已被北京如意吉祥影视策划有限公司拍摄电视剧,将于近日播出。
摘要
宁德功进京面圣奏报实情,康熙皇帝玄烨听罢悲憾万分。 宁德功何许人也?他是武京官从八品典仪,能文能武,二十来岁便做了康熙皇帝的贴身卫士。又因吃了豹子胆,敢到后宫与宫女柳春同床共枕,被抓了个正着,按律当斩。康熙念他护驾有功,不杀反升他为正七品,命他即赴四川省重庆府荣昌县任知县,一年后返京述职,再决定其赏罚。 宁德功乐了,他是来自闽西的客家人,生性志远好动。他先祖是中原人,因天灾战乱,自东晋“五胡之乱”始,历经五次大迁徙,到达福建闽西定居,先为主后为客,当地官府、土著称之为“客家人”。他知道客家人的优异秉性,成就过不少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 宁德功早就想跳出京城的高墙深院了,却万般牵挂遭受了严刑的柳春。 宁德功驱马直奔荣昌县上任。到任后才发现,昔日的天府之国竟破败荒凉、一派凋零。荣昌县连个县衙门也没有,是在前任知县借住的一户民居里办差。那民居的主人来讨还房子了,他只好听从副手程县丞的话,去了城门上破旧的塔楼里办差。不辞而别的前任知县早不知去向。性子火烈的他跺脚叫骂,又无可奈何。皇命在身,他未敢怠慢,事必躬亲,却无用武之地,这个巴蜀小县只有几千人丁。一年期满,他委派程县丞主事,要去拜见皇上。程县丞说,县里穷,没得轿子,只能用滑竿抬他出川,担心川境蛮荒,坐滑竿也不安全。他说,不用,我一介武夫,就骑马进京。 宁德功与随行的跟班骑马出重庆府后,一路荒凉,尸骸遍野,荆棘拦道,大片荒置的地里长满比人还高的野草。这日,他二人走得人困马乏,饥渴难耐,看见了鹿群,大者如马,欲射杀充饥,那鹿群却早没了踪影。黄昏时分,在人烟稀少的居安镇寻得一姓焦的屠夫家投宿,还没进门,他那跟班便踉跄倒地,气绝身亡。焦屠夫喝叫他别碰那尸体,说他头面红肿,定是得了“大头瘟”,便找了块篾席包裹,扔去远处。他伤感不已。晚上,他在焦屠夫家吃到肉食,不想竟吃到了人的手指头。枯瘦如柴的焦屠夫哀叹:“大兵之后,必有凶年。人些死的死逃的逃,田土全都荒废,幸存的人靠吃野菜、树皮、草根求生。可怜啊,我那小弟两口子逃去了深山,我大女子和三娃被老虎吃了,二娃、四娃得‘大头瘟’死了。”宁德功好生同情,他知道,那些因战乱逃命深山者,靠打猎防虎度日,男的成了飞人,女的成了白发女;人丁减少,则兽患酷烈;那老鼠传播的“大头瘟”万般凶险,凡接触者九死一生。问:“你婆娘呢?”焦屠夫道:“她饿死前跟我说,焦家就剩得你一个人了,你把我吃了吧,求得条活路,再接个婆娘,以免我焦家断后。”宁德功听得心惊肉跳,他听说过人相食之事,不想自己真遇上了。掏出两锭银子给焦屠夫,说:“这里荒无人烟,又有瘟疫流行,不是长留之地,你快带上这银子去重庆府谋生吧。你千万要牢记你贤妻的遗言,让焦家的香火永存,让后辈们发奋读书,重振家业。”焦屠夫感激万分,谈话间方知他是荣昌县的知县,跪拜,连呼恩人。 次日辞别时,宁德功将跟班骑的那马儿留给了焦屠夫,叮嘱他快些离开此地,自己骑马去向跟班的遗体告别。“啊!”他厉声惨叫,他那跟班的遗体只余下几块残骨,周围有老虎脚印。皇命在身的他未敢去碰那染病的残骨,下马叩首祭奠。 悲痛不已的他更是心急如焚,飞骑进京。 星夜赶到京城的双眼熬红的他催马直奔宫廷。时值早朝,晨晖抹红了黄瓦红墙、雕梁画栋的北京紫禁城。城南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高低错落,犹如五峦端立。那三层须弥座建筑的太和殿四周的白玉石栏杆被晨晖抚柔,栏杆柱头上吐水的螭首、多姿的装饰都一抹橘红。熟悉宫廷的他看着感叹,大清皇宫是何等的气派。心里却万般哀凉,巴蜀大地如今是一派凋零啊!按说,他这种七品小官是难以面见皇帝的,可他不同,在宫里当过差的他有圣上口谕,命他赴川一年后返京述职,他有急事大事要向皇帝奏报。 卫士认识他,领他去了太和宝殿。 裹挟阳光的他走进富丽的金銮宝殿,但见七十二根雕龙金柱顶梁立地,群臣肃立两厢,义亲王正站立当间慷慨陈词: “皇上,恕臣直言,由朝廷颁诏移民填川史无前例,将会遗患无穷,花费巨大的钱财不说,还会出现诸多不可预料不可驾驭的困难。” 温、卢二卿急了,出列拱手,大声疾呼: “皇上,眼下四川最缺的是人,移民填川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皇上,唯有如此,巴蜀复苏才能有望!” 宁德功听得心惊肉跳,他听说过人相食之事,不想自己真遇上了。掏出两锭银子给焦屠夫,说:“这里荒无人烟,又有瘟疫流行,不是长留之地,你快带上这银子去重庆府谋生吧。” 宁德功听着,心里喊好,渴盼圣上明断。那义亲王又高声奏道: “皇上,偌大的四川省是个填不满的大窟窿,会掏空朝廷库银的……” 宁德功听着,七窍生烟。一派胡言,四川只要有了人,啥事都可以办,人是可以创造财富的。火暴脾气的他忍不住了,出列快步上前顿首: “罪臣宁德功叩见皇上,臣遵皇上口谕前来述职,臣有十万火急的大事奏报!” 康熙一怔,想起来:“是宁德功啊,你来得正好,快将你去四川一年的所见所闻如实奏来。”挥手让义亲王和温、卢二卿退下。 宁德功身心劳顿,口干舌燥,沙哑声奏报在川的所见所闻,说到在焦屠夫家所遇之事时,康熙震撼: “啊,不想竟还有人相食之事!” 宁德功说:“有的。居安镇就有杀人吃、卖人肉的,有人将人肉做成腊肉以度饥荒。”哀叹,“外地的米价才三钱一斤、肉价七钱一斤,而饥荒的四川,一石谷子卖到了四十两银,一斗糙米也卖到了七两银,根本就买不到肉。成都、重庆和我那荣昌县都闹匪,又‘大头瘟’、‘马眼睛’、‘马蹄瘟’等大疫不断,死者朽卧床榻无人掩埋,人皆徙散,数百里没有人烟。老虎下山渡水入城,各州县都可见老虎,我就亲眼看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虫登亭长啸。” 群臣皆惊。 康熙大悲:“唉,不想我天府之国、泱泱大省竟破败到如此地步。那成都、重庆是何等繁华之地,竟然成了老虎出入、瘟疫流行之地了!” 太监谕顾抬手抹眼,宽慰皇上保重龙体。 康熙节制悲憾,问:“宁德功,你亲历四川一年,朕问你,明末,张献忠兵到四川杀戮甚烈,四川人有否记载他剿四川的书籍?” 宁德功答:“没有。我专门了解过此事,打问过当地的老人、学究,拜见过重庆知府和四川布政使。臣以为,张献忠在川不过几年,而明末清初四川的大规模战乱却持续了三十四年,四川之祸主要在于长年战乱、瘟疫、外逃等诸多原因。明末兵燹以来,人丁锐减,田土荒芜,丛林繁生,才有成百上千只老虎横行四野。” 康熙哀叹:“不想朕那西蜀一隅竟如此的多灾多难。咳,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朕那巴蜀大地自汉唐以来就生齿颇繁,烟火相望,现在却人丁口稀若晨星,荒如大漠了。” 宁德功点头:“陛下所言也是。顺治十六年,我大清将士一举攻克成都,先皇颁诏,在四川邻近的陕西招民入川垦荒,却遇‘吴三桂之乱’,时达七年有余,致使移民受挫。四川战乱后,省府成都的全城人丁只剩七万,一些州府的人丁十成只剩一二。” 康熙说:“吴三桂之乱是其原因,而朝廷的举措乏力也是其因由。” 宁德功附和:“皇上圣明。”又说,“欲要巴蜀复苏,人最为重要,只要有人,巴蜀复苏是有望的。” 康熙问:“宁德功,你以为四川复苏需多长时日?” 宁德功道:“恕臣直言,还得数十以至近百年,没有上百万移民填川,四川实难复苏。” 康熙面露不悦。 义亲王愣眉摇头。 宁德功见龙颜不快,后悔不该直言。又想,我主圣明,应该理解臣之实话实说。当年,张献忠率众入川称帝,国号“大西”,定都成都,谓之“西京”,朝廷震怒。那时候,明军滥杀、清军滥斩、地方豪强乱夺、乡村无赖杀人邀功、张献忠杀戮清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之战、清剿吴三桂之战,四川成为惨绝人寰的战乱之地。拱手道: “皇上,天府元气大伤,得下猛药大补,移民大举进川乃唯一大补之妙方。而要让上百万的移民进川,没有长久时日是不行的。” 温、卢二卿点首。 康熙面露不悦是因为宁德功说的是实言,他清楚,自他登基以来,历经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四川得以平息。一批批新任官员赴川走马上任,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心中,四川不知是何等地广土肥。而当他们到任之后才发现,昔日的天府之国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就向他上了奏折:受皇上派遣,臣赶赴饱受战火摧残的四川上任,决心一展宏图,以不负圣恩。及至到任后,却难建功业。天府之地满目疮痍,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下臣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受皇上差遣,唯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也。臣等终日思索,寻找良策,今斗胆向皇上进言,为复苏四川大省,唯有招徕移民填川,垦土重建,别无其他良策。之后,他又接二连三接到温、卢两位朝臣和在川地方官员的类似奏章。他坐卧不安,犹豫难决。他犹豫是因义亲王等大臣的强烈反对;而力主移民填川的温、卢二卿的慷慨之言也在理。他双方的意见都听,也担心进川路遥,会有移民因盘费不济,中途困厄,求助无门,率而为匪。他的这番犹豫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咳,这事不能再拖了,不能再议而不决了。此时里,宁德功的话更使他警醒,倍感事情的紧迫,他其实已经令人在草拟招民填川的诏书了。他没有当庭决断,挥手退朝。 宁德功好生失望,出太和殿后,久久不愿离去。他站在高高的白玉石台阶上,眼光越过阳光辐照的重重殿宇朝西南方眺望,眺望遥远的四川,想着西蜀的破败苍凉、川民的痛苦煎熬,心里刀割般痛,决意冒死进谏,说服皇上尽快下诏填川。 太监谕顾走来,说是圣上传他。他求之不得,跟了谕顾走。谕顾知道他去四川的因由,说:“你小子有福,与那漂亮宫女柳春犯了事儿,反倒升官。”他道:“我这哪是升官,分明是我皇罚我。”谕顾道:“你那脑袋总算没丢,皇上时常念叨你呢。”宁德功心生慰藉,也惊骇,我进川一年,无有业绩,圣上定要罚我。又想,自己受罚事小,四川复苏事大,急着面圣。 康熙皇帝在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御花园里踱步,忧心忡忡,见谕顾领了宁德功前来,说:“宁德功,走,看看朕抄写那诗去。”宁德功哪有心思看诗,跪拜:“皇上,臣……”皇帝已抬脚走去。谕顾就拉起宁德功跟了走。宁德功跟了皇上来到养心殿,御案上摆的那宣纸墨迹未干。“宁德功,你念。”康熙说。宁德功只好念:“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康熙道:“你去的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是蜀国的故都,这是诗人陆游描写的成都当年的美景。”宁德功拱手欲言。康熙又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咳,李商隐这首诗,引来浓重的离人愁绪啊。”盯宁德功,“你去那荣昌县属重庆府管辖,知道吗,重庆府曾经是明玉珍称帝的大夏国的国都。”宁德功道:“臣知道。皇上……”康熙对谕顾说:“赐茶。”谕顾就招呼小太监端了茶水来。宁德功诚惶诚恐接过茶碗。康熙蹙眉:“巴蜀之事,朕心甚忧。你且先喝口茶,慢慢道来,你是来自荣昌县的知县,朕要细听你为官一县所做的业绩。” 宁德功渴极,喝茶,目视康熙:“皇上,恕臣斗胆直言,这一年,我奉旨去荣昌县办差,除后来购得一所旧房院做县衙门外,别无其他业绩可言。” 康熙吃惊:“荣昌县竟然连县衙门也没有?” 宁德功说:“确实没有。” 康熙摇头:“你去之前,朕便知晓,你那前任知县搜刮民财后逃之夭夭。”盯宁德功,“你不会也跟他一样吧?” 宁德功一悸,拱手道:“臣不敢。” “你那可炫耀的业绩就是购了个县衙门?”康熙严肃了脸。 “正是。”宁德功说。 “是贪赃枉法的钱所买?” “不是,是下臣勤奋、公正办差,当地百姓自发筹资购买的。” “真话?” “真话。” 康熙踱步:“朕且信你的话。”又止步问,“你文武双全,又勤奋、公正办差,为何没有业绩可言?” 宁德功说:“臣已尽全力。臣寻思过,主要是缺人,人丁实在太少了。荣昌县有座名寨,叫万灵寨,早先很是繁荣的,我去看时,街市破败,十室九空。唉,人少了就少人气,事情难办。” 康熙沉思,叹曰:“你说的倒也是实话。” 宁德功说:“皇上,臣盼‘填川诏’尽快下发,期盼四川早得复苏!” 康熙颔首:“宁德功,你这话朕记下了。咳,朕也坐不住啊,频召百官议事,下令朝臣献策,已经在着手草拟‘填川诏’了。朕拟令湖广、两广等外省移民大举填川,同时,颁布其相应的鼓励办法。比如,凡愿意入川者,将其地亩给为永业;贫民携妻室子女入川者,准其入籍;对招民入川有功的官员给予升迁奖励;移民垦荒六年后方征税,滋生的人口永不加税;移民进川者,由其原籍官员和四川官员共同移送核实、登记户口、编入保甲,等等。你以为如何?” 宁德功激动,这正是他要建言的:“好,圣上英明!” 康熙苦笑:“唉,四川未得复苏,朕是终日不安啊!” 宁德功自责:“皇上,臣无能,没能为圣上分忧,臣甘愿受罚。” 康熙盯他:“宁德功,你呢,也算是尽心尽力了。朕呢,不奖你也不罚你,你赶紧回荣昌县效力去吧,你务必要随时向朕禀告实情。”经与宁德功的交谈,他觉得此人是个可用之才,欲使之成为西蜀一隅执行自己意志的卒子,身居皇位的他需要听到来自下层的真言。 宁德功顿首:“谢皇上隆恩,臣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拜见圣上后,宁德功要去见一个人。谕顾知道他要见何人,对他说:“柳春怀孕了,早被赶出了宫门。”宁德功急了,担心不已,问:“公公,你可知她去了哪里?”谕顾叹曰:“听说是去了福建老家。”又说,“宁德功,你可要公私分明,且莫要因私事儿而误了公事儿。”宁德功点头,向谕顾叩谢、道别。 尽管圣谕切切,急于返川的宁德功还是绕道去了闽西老家。他实在思念柳春,担心她和腹中孩子的安危。他对也是闽西人的柳春说过他那老家望月岭的土楼,孤儿的柳春定是去了那里。到家后,果真见到柳春,见到他那出生不久的幼女,悲喜万分,当日便与柳春拜堂成亲。 他好喜欢自己的宝贝女儿,抱了她亲吻,为女儿取名时,他对柳春说:“夫人,我去四川安定下来,就接你和女儿过去,我女儿注定要远徙,就取名宁徙,你看如何?”柳春点头:“你当父亲的说了算。”他笑得响亮:“我的乖乖女儿,你妈说为父说了算,好,就这么定了,你就叫宁徙了!”狠实亲吻女儿。柳春叹道:“咳,女儿小小年纪就要饱受迁徙之苦。”他笑说:“不怕苦吃苦一阵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柳春含泪笑:“倒也是。我呢,就指望和你永远在一起,指望全家早日团聚,再苦,我和女儿都承受。” 宁德功在家小住几日,踏上了去川的归程。 此时,《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颁布,昭告天下: 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同风,八荒底定,贡赋维周,适朕愿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辟,田野未治,荒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尚起江南、江西,助解应用。朕甚悯焉。今有温、卢二卿,具奏陈言:湖广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今特下诏,仰户部饬行川省、湖广等处文武官员知悉,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开垦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嘉奖。 康熙三十三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七日诏 自此之后,各省移民大举入川。 那日,康熙与义亲王和温、卢二卿谈到“填川诏”之事。义亲王摇头发叹,说是吉凶难卜。温、卢二卿却极力称道,此乃圣上英明决策,是极有利四川复苏的。现今各省移民响应朝廷诏谕,正源源不断拥入四川,四川的荒田有人开垦了。康熙展颜,期盼四川早日复苏。他清楚,“填川诏”中的举措已付诸实施并初见成效。他不清楚的是,有的举措在执行中走了样,有的举措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的增添而不适应了。比如,那些“永不”则不可能“永不”,以至于生出啼笑皆非的事端来。 宁德功没有回到荣昌县履行知县之职,都说他途中艳遇,乐不思蜀,多年不见踪影。圣上得知,盛怒,这等辜负朕心的花心之人,竟敢将复苏四川的天大事于不顾,专事儿女私情,留他何用,下令缉拿问斩,却一直未能归案。 倒是他那宝贝独生女儿宁徙,踏上了去川的万里征程。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