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许伯建书法精品集\许伯建

许伯建书法精品集\许伯建

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则评其为:诗词、书法、篆刻之艺术三绝之雅士也。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许伯建 著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22908057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该书全面展示了许伯建先生的艺术人生,充分展现许伯建在不同时期诗词、书法创作。通过许先生的书法,我们感受到一位真实的书家、真情的诗人、真诚的文友的翰墨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许伯建先生多年来的书法作品集。包括精品书法条幅、印谱、书稿、信札等,涵盖了许伯建书法、诗词、篆刻等作品。先生的书法,以楷行草见长。楷书取法褚遂良,法度谨严,结字典雅,尤其是小楷空灵飞动,精妙绝伦,为海内外名家所叹服。其临书作品讲究形神兼备,强调悟性,精于笔法,注重个性与晋唐气韵的有机结合。创作上形成了自己不激不厉、平和典雅、极富书卷气的风格。该书有价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许伯建(1913-1997),名廷植,号蟫堪、阿植、补茅主人,世居重庆。生前为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四川分会理事、重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重庆文史馆特邀馆员。先生生平淡泊,而诗书奇崛。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潘伯鹰赠诗云“书入唐晋谦学赵,笔如琴筑善鸣诗”,国学大师吴宓教授誉称为“诗词、书法、篆刻三绝雅士”。
目录
行书 《秦陇纪游诗存》题诗 一五 小楷 藻镜英光书画册题记 一六 行书 与潘伯鹰诗札 一七 行书 许秦氏墓誌卷(礬水书) 一八 小楷 潘伯鹰赠诗二首笺 二○ 行书 潘伯鹰诗卷题跋 二一 行楷 饮河社理事聘书题跋 二二 行书 述饮河社文笺 二三 行楷 沈尹默《少年游?红巖会饮分韻得从字》词笺 二四 小楷 潘伯鹰《红巖觜酒集分韻得向字》诗笺 二五 行书 《补茅堪诗》稿册 二六 行书 《补茅词》稿册 二七 行楷 杂书册 二八 小楷 《雪姝小传》卷 三○ 行楷 《鸿雪余痕》杂书册 三四 行书 《唐音癸籤》 题跋 三九 行书 《高阳台?题哀雁图》词轴 四○ 行书 与吴宓十月三日札 四一 小楷 《芳蟫馆诗》稿册 四二 小楷 许渾《丁卯集》诗册 四四 小楷 《山谷诗集註》甲辰题跋 四五 小楷 《補茅堪诗》稿册 四六 行书 移居感怀诗轴 四七 小楷 《鱼玄机诗集》题跋 四八 小楷 《填词识要及学词须知》册 五○ 小楷 怀宁潘伯鹰先生小传卷 五二 小楷 朱祖谋对联题跋(一)(绫本) 五四 小楷 朱祖谋对联题跋(二)(绫本) 五五 行书 沈尹默写竹成扇题跋 五六 小楷 《潘伯鹰先生法书集锦》册目次及跋 五八 行书 潘伯鹰清明?处暑札题跋 六○ 行书 临《神龙本兰亭集序》卷 六二 行书 临《神龙本兰亭集序》卷(礬水书) 六八 行书 临《神龙本兰亭集序》卷 七○ 草书 临孙过庭《书谱》册(选一) 七二 行书 隐括沈尹默《执笔五字法》诗轴 七三 小楷 赵熙《礼园杂诗》卷(局部) 七四 行书 孙绰《兰亭后序》卷 七六 小楷 毛泽东诗词卷(局部) 七八 行书 毛泽东词二阕轴 八○ 行书 拂素?添香七言联 八二 小楷 节临《王羲之东方朔画像讚》单片(附纸背) 八三 行书 李白七绝五首轴 八四 行书 《山谷诗集註》题跋 八六 行书 《兰亭集序》 八七 行书 杜甫《秋兴八首》册 八八行书 徐陵《玉台新咏?序》册 九○ 行书 周敦颐《爱莲说》笺 九七 行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轴 九八 小楷 潘伯鹰诗三首扇叶 一○○ 行书 《试驿车夜归松林坡》诗笺 一○二 小楷 《过浮图关新路》、《试驿车夜归松林坡》诗笺 一○三 行书 李天马《论书绝句十二首》单片 一○四 小楷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卷 一○六 小楷 《湘月?自嘲》词笺 一○九 小楷 与沈尹默、潘伯鹰唱和诗笺 一一○ 行书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轴 一一一 行书 《人月圆》词轴 一一二 行书 李天马临《十七帖》草书册题跋 一一三 小楷 王士禛《秋柳》诗扇叶 一一四 草书 与缪经纶六月二日札 一一六 草书 与缪经纶十一月十日札 一一七 行书 与缪经纶八月九日札 一一八 行书 与缪经纶九月十四日札 一一九 行书 与赵学渊元月十一日札 一二○ 行书 鲁迅诗册(选十) 一二二 行书 孙髯翁大观楼长联 一二七 小楷 与潘伯鹰唱和诗笺 一二八 小楷 与潘伯鹰唱和诗扇叶(一) 一三○ 小楷 与潘伯鹰唱和诗扇叶(二) 一三二小楷 节书曹植《洛神赋》卷 一三四 小楷 旧作诗三首扇叶 一三六 行书 苏轼诗四屏 一三八 行书 郑孝胥梅花诗四屏 一四○ 行书 隐括沈尹默《执笔五字法》诗卷 一四二 行书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册题跋 一四四 草书 日本影印《唐勅字本十七帖》题跋 一四五 行草 书论杂录册(一) 一四六 行书 书论杂录册(二) 一四八 小楷 曹植《洛神赋》卷 一五○ 行楷 书论杂录四屏 一五二 行书 吴文英《莺啼序》词轴 一五四 行书 与重庆市图书馆札及函封 一五六 行草 诗笺三页 一五七 行书 隐括沈尹默《执笔五字法》诗单片 一五八 行书 沈尹默《执笔五字法》题跋 一五九 行书 赵孟頫诗二首单片 一六○ 行书 唐人游兰亭联句诗轴 一六一 行书 赵熙《礼园杂诗》册(选四页) 一六二 行书 集《兰亭序》七言联 一六四 行书 刘禹锡诗轴 一六五 行书 《霜厓曲録》题跋 一六六 行书 与日本关东书法团交流即席赋诗轴 一六八 行书 苏轼《正月寻春》诗轴 一六九行书 刘禹锡《泰娘歌》卷 一七○ 行书 《重至苏州灵巖山寻谒潘伯鹰墓不得有感》诗轴 一七二 行书 陶潛《饮酒?其五》诗轴 一七三 行书 杜甫《阁夜》诗轴 一七四 行书 集陆游诗绝句轴 一七五 行书 陶潛《归园田居?其三》诗轴 一七六 行书 崔颢《行经华阴》诗轴 一七七 小楷 周邦式、曾小鲁诗卷 一七八 行书 白雪?锦茵七言联 一八○ 小楷 章士钊赠潘伯鹰诗卷 一八二 行书 汪国瑜山水画题跋镜片 一八四 行书 《三姝媚?庚辰新桥送春》词轴 一八五 行书 《渝碧篇》四屏 一八六 行书 文天祥《正气歌》四屏 一八八 行书 掌上?笔下五言联 一九○ 行书 年迎?日照七言联 一九一 小楷 《步杜甫秋兴八首韻》诗卷 一九二 行书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轴 一九四 行书 山馆?石潭七言联 一九五 行书 《读重庆工商人物誌即书二首》诗轴 一九六 行书 《西厢记》题跋 一九七 行书 抗战旧作诗四屏(一) 一九八 行书 抗战旧作诗四屏(二) 二○○ 行书 《山居春感八首》四屏 二○二行书 潘伯鹰《书狂》诗轴 二○四 行书 奇石?春光七言联 二○五 行书 《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书法专业师生作品展》诗轴 二○七 行书 赵熙《礼园杂诗》十屏(选七) 二○八 行书 《兰亭集序》卷 二一二 楷书 节录曹丕《典论?论文》轴 二一四 行书 杜甫《秋兴八首》四屏 二一六 行书 绿阴?金穗七言联 二一八 行书 《闻海上拍卖某字轴竟获高价有感》诗轴 二一九 行书 海屋?华堂七言联 二二○ 行书 洗尘斋横匾 二二一 草书 乐府截句诗轴 二二二 行书 潘伯鹰《京师酒座怀伯建》诗轴 二二三 行书 《效欧阳禁体成二十二韻》四屏 二二四 行书 细雨?小楼七言联 二二六 草书 戴危叨贺书展诗轴 二二七 行书 颂重庆市直辖诗轴 二二八 蟫盦刻印 二二九 年表 二三一
摘要
许伯建(一九一四—一九九七),名廷植,号蟫堪、阿植、补茅主人,世居重庆。先后供职于四川省银行和重庆市人民银行,一九五八年奉调任教,一九六二年因病提前退休。生前为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四川分会理事、重庆书法家协会副主 席、重庆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重庆文史馆特邀馆员。先生平生淡泊,而诗书奇崛。著名书法家、诗人潘伯鹰赠诗云“书入晋唐谦学赵,笔如琴筑擅鸣诗”,国学大师吴宓教授誉称为“诗词、书法、篆刻三绝之雅士”。 伯建先生的书法,以楷行草见长。楷书取法褚遂良,法度谨严,结字典雅,尤其是小楷空灵飞动,精妙绝伦,为海内名家所叹服。著名书法家李天马曾将先生的小楷与郑诵先的擘窠大字并称为书坛的“一大一小”,评曰“郑愈大愈妙,许越小越精”。先生行草宗法“二 王”,对《集王圣教》和《兴福寺半截碑》皆悉心临摹。晚年犹喜《兰亭》,几年时间共临习两千余通,均形神兼备,尽得晋唐雅韻。先生书法造诣早为书界广泛认同,一九五六年文化部组建“中国书法研究社”,由前清翰林陈云诰任社长,章士钊、溥雪斋为副社长张伯驹为总干事,郑诵先为驻会秘书,首批社员五十余人,四川五人,先生即在此列。一九五七年,文化部和对外友协组织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作品赴日本东京举办展览,这是中日书法交流史上首次大型展览。先生行书条幅入展,并被日本博物馆收藏。先生亦为先后组建的“重庆书法研究会”和“重庆书法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先生书艺传接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融入並影响了巴渝书风。 伯建先生诗词造诣极高。抗战期间,章士钊、沈尹默、乔大壮、江庸、潘伯鹰等文化名人在渝组建著名文学团体“饮河诗社”,由潘伯鹰主事,先生时年二十九岁,为最年轻的两名社友之一,唱和之余协助编务,后为理事,以此开启了与鸿儒大家的诗词交往。新中国建立以后,先生虽居西南,仍与潘伯鹰等人简札长驰,往来诗稿、题跋多用带行小楷书体,“清劲独超”,功力令人叹服,诗词雅韻泽润翰墨,其深远绵长的书卷之气至今少有人企及。先生在金石篆刻、文物鉴赏、目录版本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一九五一年西南博物院筹办第一次藏品展,先生即参与文物鉴定工作,一九七九年还应邀为重庆市图书馆鉴定 名版、古籍,并会同编纂善本古籍目录,展示出深厚的学养。 伯建先生为人儒雅敦厚,平易祥和,交友授徒堪为楷模。先生的文友出于对其人品学识的倚重,多以书翰要事相托,潘伯鹰、柯尧放二人诗集均由先生整理,並工楷謄正以备出版,其家人均以所托得人,感激至深。潘、许二人莫逆至交,潘伯鹰辞世前亲嘱家人由先生为其整理诗稿,先生闻讯后,不顾年老多病,亟登舟赴沪,躬亲诸事,完成挚友遗愿。先生扶持后进,不遗余力,要求学生谦恭临帖,追本溯源,学书为人,严谨合度。他授徒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并鼓励学生转益多师,甚至亲自作书推荐,其谦和坦荡的君子之风让人难以忘怀。古人云书乃小道,并无轻看鄙薄之意,而是指书后尚有大道。大道不入,必有境况狭窄、前路已毕之感。或顾盼于左右,或妄尊于自我,计较物议,失却性灵,与学书之道渐远。古人又云:书者,抒也。商周秦汉多为遗迹,而晋唐之后,为今人奉为经典者,则多为人品、学识、功业卓著者之抒也。展读斯册,先生缓行于山阴之道,随兴而抒之意态,如在目前矣。 此书编辑出版,是在前年先生书法遗作展览基础上,经家人、亲朋、学生共同努力辑成,耗时年余,非急就之章、邀名之作。辑录了重庆书法一段重要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书法一种雅意的风采。读者可以由书法、由诗文、由人品与伯建先生晤谈,感受一位真实的书家、 真情的诗人、真诚的文友的审美情怀,从而思考我们的书法、我们的人生。 刘庆渝 二零一五年元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