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河湟地区文化共同性研究/简牍学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

清代河湟地区文化共同性研究/简牍学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

  • 字数: 23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魏梓秋|总主编:田澍//刘再聪
  • 商品条码: 97875227403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代河湟地区在行政上 基本实现了内地化,各民族 交往频繁,文化互动类型丰 富。本书以官方正史、地方 史志、私家著述和档案资料 为基础,通过对清代河湟地 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 史研究,探讨了该地区族际 交往、文化互动的一般规律 和特殊性,指出“交融性而 非区隔化”是其文化发展的 核心特征。国家意志、地方 利益和民族诉求的趋同促成 了清代河湟地区各民族在生 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 言艺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 形成了一定的共同性,使得 各民族日益结成了牢固的经 济、文化和命运共同体,客 观上巩固了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最终为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区 域性、基础性和内在性的历 史力量。
作者简介
魏梓秋,历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史、民族史等。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清代河湟地区的族际关系与多元文化格局研究”(项目编号:14XJC770004)、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一般项目“清代西北地方志所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021-GMB-046)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代河湟地区的社会状况 第一节 清朝对河湟地区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 流动与隔离下的民族分布与交往 第三节 民族杂居的区域个案:西宁府 小结 第二章 经济活动中的文化互动 第一节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民族交往 第二节 “番人”的经济文化特征与区分 小结 第三章 地方信仰与宗教文化 第一节 河湟地区祠庙寺观的分布及类型 第二节 青海湖祭祀与关公崇拜 第三节 宗教对河湟文化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通婚与日常交往中的文化交融 第一节 族际通婚与文化交融 第二节 日常交往中的文化互动 第三节 日常交往中的族际冲突及解决 小结 第五章 语言格局与汉语发展 第一节 多语言格局与多语行政 第二节 汉语汉字使用与国家认同 小结 第六章 官学教育及其文化影响 第一节 官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节 官学教育对河湟文化的影响 小结 第七章 文化共同性特征及其成因 第一节 文化共同性特征 第二节 文化共同性的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