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复旦谈译录(第6辑)

复旦谈译录(第6辑)

  • 字数: 326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编者:陶磊|
  • 商品条码: 9787542686091
  • 开本: 32开
  • 版次: 1
  • 页数: 44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复旦谈译录》 第六辑主要关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个案。 译者研究方面,王宏志在推出专著《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之后,又将目光投向阿美士德使团中马礼逊扮演的译者角色,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帅司阳的《“一仆难事二主”:卫三畏外交翻译生涯的开端与困境》基于丰富的史料,探讨卫三畏的身份冲突及其在翻译中的体现;段怀清详细梳理以往辜鸿铭研究中关注较少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认为其开启了本土译者独立翻译的新模式。 译本研究方面,姜巍对民初时期“亚森罗苹案”的翻译及其续作进行深入考察;李立深入剖析沈从文作品的首篇英译——邵洵美和项美丽合译的《边城》;强晓检视了《论语》14个海外英译本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一章的诠释;刘碧林考订并分析唐代《女论语》的首个英译本,及其在英语世界“鲜有人问津”的原因;于佳旭对“我国翻译学之滥觞”——《翻译学通论》做了详细校勘和分析,强调文献学对于翻译史研究的意义;伍华星通过比较歌德“Wandrers Nachtlied”两种译本的音乐性,解读新诗翻译中的“声响”元素。 此外,叶隽、张琳和吴礼敬从不同角度揭示翻译研究中的“侨易”因素;杨驰、沈书娟以语言接触为切入点,展示近代“消费”概念的译出过程;牛津大学皇后学院亚洲与中东研究系博士候选人傅翀,则继续为我们“破译”梵语文艺学文献《韵光目》。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陶磊,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翻译史研究。出版专著《“直译”“意译”观念溯源:从佛经翻译到兰学翻译》(2020),在《复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译《黑暗的闸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夏济安)。 【副主编简介】 王柏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奇境译坊”主持人。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理事,出版专著《中外文学关系论稿》、译著《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绚烂的空无:狄金森的信封诗》等,主编《栖居于可能性:狄金森诗歌读本》以及“十九首世界诗歌批评本丛书”“时光诗丛”等。
目录
【目录】 专栏:中国翻译史研究 王宏志│马礼逊与阿美士德使团 帅司阳│“一仆难事二主”:卫三畏外交翻译生涯的开端与困境 段怀清│辜鸿铭:译事应依其他学识修为——辜鸿铭翻译思想及实践考论 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 姜巍│ “这鲁宾简直是劲敌呢!” ——民初时期的亚森罗苹案翻译及其续作 李立│ 沈从文作品的首篇英译——1936年邵洵美及项美丽对《边城》的合译 典籍外译考论 强晓│浅论《论语》海外英译对其注疏传统的延续与拓展(1828—2017) ——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为例 刘碧林│“消失”在英语世界的中国“女子行为规范” ——《女论语》首个英译本研究 翻译与跨学科互动 杨驰 沈书娟│语言接触视角下近代“消费”概念的译出 翻译研究与侨易学 张华│ 主持人的话 叶隽│《共产党宣言》汉译的前期预备与核心译者的出现——以陈望道、成仿吾为中心 张琳│翻译研究的侨易学方法 吴礼敬│从“为政之术”到“政治之学” ——“政治”词语的侨易过程 翻译实践探索 傅翀│《韵光目》(Dhvanyālokalocana)的译与释(二) 青年学者论坛 于佳旭│《翻译学通论》的物质形态与文本意涵 伍华星│诗的“声响”及其锻造——歌德“Wandrers Nachtlied”两种译本比较 书评 陶磊│重新审视近代中日语言接触和汉语中的日语因素——陈力卫《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述评 稿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