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温热经纬"临证精解

  • 字数: 5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作者: 魏凯峰,耿义红 编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4471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温热经纬》由清代著名医家、温病学大家王孟英编著,约成书于1852年。王孟英,名士雄,晚年改字梦隐,自号半痴山人。王孟英生于1808年,卒于1866年(一说1868年)。 王氏为医学世家,自幼立志习医,对温病学说研究深有心得,故收集整理19世纪60年代以前与温病学相关的文献论述及著作,收录文献上起《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下至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三时伏气外感篇》、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余师愚《疫病篇》等著作编写而成。本书“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是当时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本书除收集文献原文外,还选取了前人对这些原文的注释,并参以王氏的个人见解,对温病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本书问世后,成为研习温病学理论的必读著作,故王氏也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并称为“温病四大家”。 《温热经纬》共五卷,卷一选取《内经》有关伏气温热的条文;卷二选取《伤寒杂病论》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卷三为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及《三时伏气外感篇》;卷四为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及余师愚《疫病篇》;卷五为方论。王氏对前人论述加以评述,并提出自己见解,对于温病学理论及临床证治有许多独到论述。在书中王氏强调温病治疗应遵循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治疗,并对各阶段的治疗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治疗中重视因势利导,注重邪有出路,擅长顾护津液,并善用饮食食材如梨汁、萝卜汁、甘蔗汁等代替药物以养阴生津。王氏还详细论述了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完善了温病学新感与伏邪学说。书中王氏明确了暑邪、湿邪的区别,指出不可将暑、湿混为一谈,厘清了暑温、湿温概念之不同;王氏指出暑邪性质属热,并指出阴暑实质为感受寒湿而致。 本书以同治二年(1863)《温热经纬》版为蓝本,各卷名称和顺序按原书不变,对原书条文及注释内容进行了校注。原著条文下包括【注释】【提 要】【精解】及【医案举隅】等内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阐释,对常用方剂选取典型医案并加以评述,以供读者学习相关方剂临床用法。凡方药中涉及现代禁用药物(如虎骨、犀角等)之外,为保持内容原貌,未予改动。但在临床应用时,应使用相关代用品。 近年来,属于中医温病、疫病范畴的新冠病毒感染等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中医药理论在指导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温热经纬临证精解》的编写出版能帮助读者系统掌握《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温病理论,以及叶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王孟英等医家的温病学理论与临床证治,加深对温病学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温热病临床诊治水平。 编者 2024年5月
内容简介
《温热经纬》为温病通论类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后人学习温病学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5卷,卷一选取《内经》有关伏气温热的条文;卷二选取《伤寒杂病论》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卷三为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及《三时伏气外感篇》:卷四为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及余师愚《疫病篇》:卷五为方论。本次整理选取底本版本精良,对书中条文进行注释、提要和精解,并加入重点方剂的临床运用医案,附有按语解读。本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学习中医温病理论,对指导临床治疗温病、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自序
卷一
《内经》伏气温热篇
卷二
仲景伏气温病篇
甘草汤
桔梗汤
猪肤汤
黄连阿胶汤
猪苓汤
大承气汤
白虎加人参汤
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白虎加桂枝汤
仲景伏气热病篇
栀子豉汤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