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本书适用于马思主义哲学研究人员
  • 字数: 31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国胜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774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分为四章。靠前章优选化背景下的西方现代性哲学话语、第二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种现代性话语、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现实、第四章现代性的批判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等。
作者简介
刘国胜,男,湖北红安人,哲学博士。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现为中南民族大学马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团队“马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创新研究”学术骨干,主要研究领域为马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马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先后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重点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等多个重要课题研究。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周刊)、《中国社会科学报》(马思主义月刊)、《马思主义研究》、《马思主义与现实》、《江西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先后有多篇重要论文收入“马思哲学论坛文丛”、“马思哲学论坛丛书”。
目录

导论“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现代性哲学话语
第一节“现代性”的概念辨析
一中国传统思想中“古”与“今”的时间观
二西方传统时间学说中的“现在”观念
三作为时代意识的现代概念与现代性原则的确立
第二节西方现代性哲学话语
一黑格尔与韦伯:面向理性的现代性话语
二尼采和海德格尔:批判的现代性话语
三哈贝马斯:面向交往理性的现代性话语
第三节现代化、全球化与现代性
一现代化:现代性建构的实践形态
二全球化:现代性外推的社会空间
三现代性后果及其出路
第二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种现代性话语
第一节中国现代化道路:实践与理论
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之谜”及其求证
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三次论争
第二节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性
一作为西方现代性理论基础的自由主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西方话语。
三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一全球化与传统儒学的式微
二东西文化论争与现代儒学的复兴
三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中国现代性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现实”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
三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革命”现代性话语考析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现代化的三种模式
二现代化道路三种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第四章现代性的批判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二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
第二节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三重逻辑
一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
二主体性问题的反思与建构
三市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第三节“以人为本”: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
一“以人为本”命题的提出与辨析
一“以人为本”的现代性意蕴
三“以人为本”的理论要求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与创新
一以实践为进路,建构中国现代性,推进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
二深入批判“全球主义”意识,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发展
三中国梦的提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理论自信的科学统一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