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微观学术史——以田联韬学术传承谱系为例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微观学术史——以田联韬学术传承谱系为例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近40年来教学研究和学术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现!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领域20余位博士联袂倾献!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杨民康,李延红,刘嵘,吴宁华等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310979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艺术学和艺术人类学学科领域,音乐学术发展史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史或艺术史,而是作为学科学和学术史存在。如今,中国音乐学术发展史研究还刚刚起步,亟需在新文科思维指引下,针对各个子学科进行微观学术史的书写。为了应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上述迫切需求和紧要目的,田联韬教授的第一、二代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近40年来的教学研究及学术发展为考察对象,通过撰写一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微观学术史,去完整地论述田联韬教授对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构所做的杰出贡献,以及由田先生引领和执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学科发展与代际交叠过程。
内容简介
全书含绪论,上下编21章,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 上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格局”共11章,绪论及第一、二章从学科架构、学术布局、研究思维和分析方法等不同角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语境下,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的整体研究状况、研究路径及其思维与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横向梳理和系统描述。第三到第十一章从少数民族音乐区域分布状况及微观学术史角度,对田先生的学术论著及其三代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运用上述学术研究思维和学科方法论的状况及创新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描写。下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代际传承”共10章,该编选择了田先生及其早期和后来的9位主要衣钵传人,结合他们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经历,从更为微观的个体层面,对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50年来在该学术和教学领域所做的贡献,以及前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整体学术研究格局和思维与方法论系统怎样通过田联韬教授学术传承谱系得到具体实施的状况做了进一步的细致描写,由此将田先生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的代际传承拓展到了第二代与第三代的衔接过程上面。本书近500千字,并附有相关照片插图200余幅。
作者简介
杨民康:白族,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特聘研究员、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及多所院校客座教授。 ★刘 嵘:土家族,博士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延红:博士,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吴宁华:博士,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蒋 燮: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 璐: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书峰:博士,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胜兴:博士,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银卓玛:藏族,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 ★楚高娃:蒙古族,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王 慧:博士,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董 宸: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研究员。 ★路菊芳:博士,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白 雪,博士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讲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