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碳达峰碳中和导论(黄占斌 )
字数: 437
出版社: 化学工业
作者: 编者:黄占斌|
商品条码: 978712245764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1
定价:
¥5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面向“双碳”目标,基于“双碳”人才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提高的要求,在对我国“双碳”目标政策法律法规解读的基础上,重点对碳循环与碳减排的科学基础、传统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及其碳排放、碳排放的主要工业源及其控制、碳汇建设对碳中和的作用、碳捕集、碳存储和利用以及碳排放核算与管理、碳市场与碳交易及碳资产与碳金融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本书包含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所要求掌握的“双碳”基本知识和技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具有实用性、案例性、精练性、新颖性等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进行“双碳”教育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双碳”从业人员的自学和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黄占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土壤修复生态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防护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加工利用与节能环保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委会委员、中国环境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腐植酸》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修复和改良技术和材料研发等。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300多篇,参编和主编著作10多部;1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奖和发明奖3项。
目录
第1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行动001 1.1 碳达峰碳中和 001 1.1.1 碳达峰碳中和概念 001 1.1.2 碳达峰碳中和意义002 1.2 中国“双碳”目标形势和任务 002 1.2.1 “双碳”目标的战略思路002 1.2.2 “双碳”目标的重点任务004 1.2.3 “双碳”目标的挑战与保障006 1.3 中国“双碳”目标行动 007 1.3.1 “双碳”目标的八大战略007 1.3.2 践行“双碳”目标的行动路径009 1.3.3 健全碳达峰政策体系 010 1.3.4 “双碳”背景下市场经济政策 012 1.3.5 以科技创新助力“双碳”进程 015 思考题 016 参考文献 016 第2章 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体系018 2.1 政策背景 018 2.1.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内涵 018 2.1.2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导向 019 2.2 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体系框架 019 2.2.1 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顶层设计020 2.2.2 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022 2.2.3 推进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重大战略022 2.3 重点政策实施成效 024 2.3.1 碳达峰十大行动相关政策顺利推进024 2.3.2 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028 2.3.3 完善财税价格政策030 2.3.4 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 031 2.4 强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保障能力建设 032 2.4.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标准032 2.4.2 建立健全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体系033 2.4.3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034 2.4.4 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035 思考题035 参考文献036 第3章 碳循环与碳减排的科学基础 038 3.1 碳的形态及其转化 038 3.1.1 碳单质及其性质038 3.1.2 碳形态转化途径040 3.1.3 碳的利用途径040 3.2 CO2 的性质及利用途径 041 3.2.1 CO2 的性质 041 3.2.2 CO2 的转化 041 3.3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044 3.3.1 碳循环概要044 3.3.2 碳库049 3.3.3 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057 3.4 全球气温变化与碳排放 059 3.4.1 温室效应059 3.4.2 碳排放概念062 3.4.3 控制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063 3.4.4 工程化CCUS 技术065 思考题067 参考文献068 第4章 传统化石能源及其碳排放 069 4.1 传统化石能源及其碳排放 069 4.1.1 传统化石能源069 4.1.2 传统化石能源的碳排放072 4.2 碳减排策略 075 4.2.1 碳减排的基本概念075 4.2.2 碳减排措施及策略076 4.3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优化 082 4.3.1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问题082 4.3.2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目标085 4.3.3 中国能源结构发展趋势085 4.3.4 中国能源结构优化措施087 思考题088 参考文献088 第5章 工业生产中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 089 5.1 工业生产的资源和能源 089 5.1.1 自然资源不足与工业产品需求增长的矛盾089 5.1.2 生态环境恶化与生产规模扩大的矛盾 091 5.1.3 有限能源与能耗剧增的矛盾098 5.2 工业生产中资源与环境问题 099 5.2.1 我国资源种类与分布特点099 5.2.2 资源消费中的主要物质循环(C/N/O 循环)101 5.2.3 资源使用对环境影响 103 5.3 工业生产中能源与环境问题 104 5.3.1 我国能源种类与分布 106 5.3.2 我国能源使用与环境110 5.4 工业生产中资源、能源消耗与环境关系112 5.4.1 工业产品能耗112 5.4.2 工业产品的环境负荷115 思考题116 参考文献116 第6章 碳排放的主要工业源及其控制 118 6.1 碳排放主要工业源及其类型 118 6.1.1 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119 6.1.2 碳排放主要工业源及类型 122 6.2 有色金属工业碳排放与控制 124 6.2.1 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现状 124 6.2.2 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特点 125 6.2.3 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核算 127 6.2.4 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控制 137 6.2.5 低碳发展新模式与展望 139 6.3 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与控制 140 6.3.1 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的基本概况 140 6.3.2 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测算方法141 6.3.3 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的发展特征 148 6.3.4 建筑材料工业碳减排措施 150 6.3.5 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方法 150 6.3.6 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及政策研究 153 6.3.7 推进建筑材料工业全面实现碳达峰实施方案 154 6.4 钢铁企业碳排放与控制 156 6.4.1 钢铁企业碳排放与控制背景 156 6.4.2 钢铁企业碳排放核算 156 6.4.3 钢铁企业碳排放控制路径 163 思考题 178 参考文献 178 第7章 碳汇建设对碳中和的作用182 7.1 碳汇的定义 182 7.1.1 碳汇与碳循环 182 7.1.2 碳汇与碳源 182 7.1.3 碳汇的分类 183 7.1.4 碳汇的发展 183 7.2 土壤碳汇 184 7.2.1 土壤碳汇的定义 184 7.2.2 土壤碳汇的原理 184 7.2.3 土壤碳汇对碳中和的作用 186 7.3 植物碳汇 187 7.3.1 植物碳汇的定义 187 7.3.2 植物碳汇的原理 187 7.3.3 森林碳汇 188 7.3.4 草原碳汇 189 7.3.5 植物碳汇对碳中和的作用 190 7.4 海洋碳汇191 7.4.1 海洋碳汇的定义191 7.4.2 海洋碳汇的原理191 7.4.3 海洋碳汇对碳中和的作用 192 思考题 192 参考文献 193 第8章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194 8.1 碳捕集 194 8.1.1 碳捕集方式 194 8.1.2 碳捕集技术 195 8.2 碳封存 199 8.2.1 碳运输技术 199 8.2.2 碳封存技术 201 8.2.3 碳固定技术207 8.2.4 碳监测技术209 8.3 碳利用 210 8.3.1 地质利用 212 8.3.2 化工利用 212 8.3.3 生物利用 215 思考题 215 参考文献 216 第9章 企业碳核算217 9.1 企业碳核算概述 217 9.1.1 碳核算产生的背景 217 9.1.2 企业碳核算的定义 217 9.1.3 企业碳核算的意义 218 9.2 企业碳核算的标准体系 218 9.2.1 GHG Protocol 218 9.2.2 ISO 14064 219 9.2.3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核算指南 219 9.2.4 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核算指南220 9.2.5 地方省市发布的核算指南 221 9.3 企业碳核算的对象 222 9.3.1 重点排放单位222 9.3.2 其他组织223 9.3.3 核算温室气体种类223 9.4 核算边界 224 9.4.1 企业法人边界224 9.4.2 企业生产设施边界225 9.5 核算方法 226 9.5.1 排放因子法226 9.5.2 碳质量平衡法226 9.5.3 实测法226 9.6 碳核算流程 227 9.6.1 核算步骤227 9.6.2 发电企业法人边界碳排放计算228 9.6.3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计算228 9.6.4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计算229 9.6.5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230 9.7 碳核算报告体系 230 9.7.1 MRV 原则230 9.7.2 数据质量控制计划230 9.7.3 碳排放核查 231 9.7.4 企业数据质量管理 231 思考题232 参考文献232 第10章 企业碳管理 233 10.1 企业碳管理概述 233 10.1.1 发展历程233 10.1.2 目的意义234 10.1.3 机遇挑战235 10.2 企业碳管理体系 236 10.2.1 内容体系236 10.2.2 方法体系240 10.2.3 组织体系 241 10.3 企业碳管理实践 243 10.3.1 化工行业——巴斯夫243 10.3.2 钢铁行业——宝钢股份244 10.3.3 科技行业——微软245 10.3.4 金融服务行业——华夏银行246 思考题248 参考文献248 第11章 碳市场与碳交易 250 11.1 碳交易的概念与内涵 250 11.2 碳交易的类型 250 11.2.1 基于配额的交易250 11.2.2 基于项目的交易252 11.3 碳市场的概念与内涵 253 11.4 碳市场的运行机制 253 11.4.1 覆盖范围253 11.4.2 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253 11.4.3 配额清缴254 11.4.4 违约处罚254 11.4.5 抵消机制255 11.4.6 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与核查(MRV)255 11.4.7 支持系统255 11.5 中国碳市场发展概述 257 11.6 中国碳市场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 259 11.7 全国碳市场展望 260 11.8 数字技术赋能碳市场监管体系及碳资产开发 261 11.9 欧盟碳市场发展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62 11.9.1 欧盟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262 11.9.2 欧盟碳交易体系建设情况263 11.9.3 欧盟碳交易发展经验启示265 11.10 案例 数字化碳交易平台在企业的应用 267 11.10.1 某企业碳交易综合管理平台267 11.10.2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碳交易业务模式268 思考题269 参考文献269 第12章 碳金融与碳资产 270 12.1 碳金融 270 12.2 碳金融市场 270 12.2.1 碳金融市场概念270 12.2.2 碳金融市场构成要素 271 12.3 碳金融市场工具与产品体系 271 12.4 交易工具 272 12.4.1 碳期货272 12.4.2 碳远期273 12.4.3 碳掉期(碳互换)274 12.4.4 碳期权275 12.4.5 交易工具创新实践276 12.5 融资工具 276 12.5.1 主要融资工具276 12.5.2 融资工具创新实践277 12.6 支持工具 277 12.6.1 主要支持工具277 12.6.2 支持工具创新实践277 12.7 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 278 12.8 数字化碳金融平台建设 278 12.8.1 数字化赋能碳金融278 12.8.2 数字化碳金融平台建设特点278 12.8.3 数字化碳金融平台CaaS 创新实践279 思考题280 参考文献280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