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增订本)

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增订本)

在中文语境下首倡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全新描述和界定翻译学整合中西文化辨证思维,推进重构来自西方文化语境的翻译理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王宁 著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893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王宁首次在中文的语境下提出了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并结合翻译学自身的边缘特征对其作出了全新的描述和界定。他以冷静的态度审视文化翻译的得失,将翻译定位为一种能动的文化建构,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建构。本书以中西比较文学为主线,从对翻译的文化学反思开始,其重要价值表现在:一方面,它结合中文语境以批判、吸收和创新为研究思路,把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拓展为跨东西方文化的翻译学转向,并与国际文化翻译理论界进行直接的对话和讨论;另一方面,本书还结合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详细介入具体的个案研究,为译学研究者提供了独具慧眼的研究范例。王宁整合中西文化的辨证思维和学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更深入的文化翻译研究,并推进从西方文化语境中抽象出来的翻译理论的重构。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专题研究文集,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翻译的文化学反思”,首次在中文语境下提出了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并结合翻译学自身的边缘特征对其作出了全新的描述和界定;中编“文化阐释与经典重构”,在从文化学视角重新界定翻译的基础上将其视为一种文化阐释,并认为通过文化的“阐释”或“翻译”有可能实现对文学经典的质疑乃至重构;下编“文化研究与文化理论的阐释”,对新世纪以来文化研究在西方的最新走向和未来前途作了理论描述,并勾勒了“后理论时代”西方理论的最新发展和最有潜力的几种理论思潮的现状及走向。 书中不少篇幅曾以英文形式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是作者在欧美一些国家大学演讲时的内容,在国际学术界产生过一定影响。 本增订版在修订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论述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理论阐释的循环与障论等问题的四篇作者较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1989年获北京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至2000年任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创始导师。2000年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为该校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201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任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著述甚丰,对现代性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世界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较为精深,出版3部英文专著和20多部中文专著,发表450余篇中文论文,并在30多种国际权威刊物或文集发表英文论文130余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110余篇,部分论文与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目录
第一编 翻译的文化学反思
翻译的文化建构和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
重新界定翻译: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
翻译学:走向科学的学科
中西比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研究
理论的翻译:中国批评话语的重构
流散写作与中华文化的全球性特征
第二编 文化阐释与经典重构
文学的文化阐释与经典的形成
再论文学作品意义的形成及演变
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疆界的模糊与身份的重构
现代性、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构
作为文化“非殖民化”的翻译
惠特曼与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中的惠特曼
浪漫主义、《镜与灯》及其“乌托邦”的理论建构
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
第三编 文化研究与文化理论的阐释
全球化、文化研究和当代批评理论的走向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性别研究和怪异研究
理论阐释的循环与悖论
图像理论与语像批评的转折
文化研究语境中的巴赫金与理论的旅行
德里达与解构批评:重新思考
附录一
关于欧洲作家与中国文化等若干理论问题的对话
附录二
关于文学翻译及翻译研究的对话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