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批评之维(文艺评论的想象力)/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丛书

批评之维(文艺评论的想象力)/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丛书

  • 字数: 33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邹赞|
  • 商品条码: 97875227376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记忆—再 现”为内在逻辑,通过追问“ 文艺评论何为?”“文艺评论 是否依然有效?”“文艺评论 是否足够?”“如何实现文艺 评论在解构基础上的建构潜 能?”“文艺评论何以激发人 文学科的想象力?”等问题 ,结合经典文学及影像文本 分析,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 文艺思想时代化、中国化的 最新动态,阐释中国式现代 化背景下文艺评论的价值内 涵与实践路径,勾勒新时代 文艺批评与文化研究的地形 图一隅。
作者简介
邹赞,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人、自治区“十四五”优势学科带头人。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任中国文艺评论(新疆大学)基地主任、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新疆大学文化润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受聘为“新疆文旅发展智库专家”“自治区教育工委‘经典照耀青春讲堂’特聘专家”。2017年入选天山英才,2019年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1年入选全国首批文艺评论领军人才研修培训,2022年入选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研修计划。
目录
第一章 理论之魅 第一节 中国式现代化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话语建构——纪念中国比较文学先驱李达三(John J.Deeney)教授 第二节 他者镜像:斯皮瓦克的《学科之死》与中国文论的主体性 第三节 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为中心 第四节 茅盾在新疆的文艺活动及其对当代民族文艺评论的启示 第二章 文本之思 第一节 叙事迷局、隐喻星丛与象征秩序——解读《匿名》 第二节 浮桥上的风景——西元近期小说论 第三节 通过历史抵达文化研究——《重建“文化”的维度:文化研究三大话题》阅读札记 第四节 巴别塔的坍塌与重建——《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评介 第三章 评论之道 第一节 戴锦华的文艺批评思想述略 第二节 “超迈”与“随俗”——略论陶东风的文化批评 第三节 “涉渡”与“越界”——黄卓越的文艺批评思想述略 第四节 “入戏的观众”:斯图亚特·霍尔与英国文化研究 第四章 银屏之镜 第一节 空间政治、边缘叙述与现代化的中国想象——察析农民工题材电影的文化症候 第二节 “羊”的边缘书写与民族风情叙事——读解电影《永生羊》 第三节 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的底层女性形象 第四节 大众文化的遗忘机制与炼金术——评《唐山大地震》 第五节 后冷战时代的文化书写——《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再解读 第五章 记忆之痕 第一节 生活在别处——萨姆·门德斯的电影书写 第二节 镜城突围——索菲亚·科波拉的电影书写 第三节 《狼图腾》:草原上的生态之歌 第四节 《人山人海》:镜像回廊里的底层中国 第五节 《无人区》:寓言化世界里的人性冲突与“叙事断层” 第六节 舞韵流光 历史回眸——评大型原创舞剧《张赛》 第七节 书写历史记忆——电视剧《戈壁母亲》的症候式解读 附录:访谈与对话 “非虚构写作”与人文学的想象力——邹赞教授访谈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评论力量——李晓峰教授访谈 自觉·交流·互鉴——关于文化理论与文化自信的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