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讼师到律师(清末民初法律服务群体转型研究)

从讼师到律师(清末民初法律服务群体转型研究)

  • 字数: 28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菲|
  • 商品条码: 97875227380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律师兴,讼 师灭”。中国传统社会原有 的是讼师,律师是舶来品。 两者类似,又不同。一个是 在地下或半地下活动,另一 个是正式法定职业。 本书聚焦清末民初法律 服务群体的近现代历史转型 ,从明确讼师和律师法律服 务群体界定入手,梳理由讼 师到律师的转型进程,清晰 “新从何处来”“旧向何处去” ,描述讼师的生存状态和律 师的执业实况,探究舍旧立 新的原因,思考如何面对西 式法律制度移植和本土法治 资源,透过“新气象”和“旧 残留”,解读律师的“高尚职 业”“营业职业”,分析职业 精神的培育和养护。
作者简介
王菲,北京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为法律史、传统法律文化。
目录
引言 一 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关于写作框架 第一章 名称辨析:相关概念与内涵的解读 第一节 讼师与讼棍之辨析 一 讼师名称的解读 二 讼棍名称的界定 三 讼师与讼棍之区别 第二节 讼师与律师之辨析 一 西方早期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 二 词汇的交流互译 三 传统讼师与律师的区别 第三节 关于法律服务群体的界定和解读 一 法律服务群体的界定 二 传统法律服务群体的解读 三 传统法律服务群体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社会变迁:法律服务群体转型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西风渐强与中华文明优势的消退 一 中西方的接触与碰撞 二 西方法律思潮的传播 三 日本崛起的刺激 第二节 西方列强欺压下的外力压迫与内在动力 一 接触中的沉没 二 外力压迫下的司法主权丧失 三 治外法权收回的内在动力 第三节 西方舶来品的参照与影响 一 外籍律师的执业活动概况 二 外籍律师在华法律事务特点 三 外籍律师的执业影响 第三章 律师制度的创设与发展:法律服务群体转型的制度推动 第一节 清末律师制度的初创设计 一 清末修律启动司法体制变革 二 晚清政府律师制度的尝试努力 三 律师制度的初创设计 第二节 民国律师制度的建设发展 一 临时政府对律师制度的推动 二 北洋政府的律师制度建设 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律师法律体系完善 第三节 民国律师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 民国律师资格的限制 二 民国律师考试制度的波折 三 律师义务与律师惩戒 第四章 法外之势:清末讼师的生存实况 第一节 清末讼师活动概况 一 讼师活动的地域分布 二 讼师的活动与民间需求 三 关于讼师活动的不同表达 第二节 清末讼师群体的构成、分类 一 讼师群休与科举制度 二 未仕的生员 三 清末讼师的分类与职业化 第三节 清代讼师的执业素养 一 讼师的基本文字素养 二 讼师的法律、经史素养 三 讼师的其他特殊才能与技巧 第四节 清末典型地区的讼师活动 一 基于《樊山政书》的讼师活动统计 二 清末陕西讼师的执业处境 三 伴随社会变迁出现的讼师活动新变化 第五章 新从何处来律师职业群体的构成 第一节 近代法律教育的兴起 一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教育 二 清末法政学堂的开设 三 民国法律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新兴法律人才与律师群体供给 一 本土法律人才的培养 二 留学日本的留学生 三 留学欧美的留学生 第三节 法律人才的职业转换 一 法律职业转换的基本情况 二 法律职业转换的原因分析 三 民国律师第一人 第六章 旧向何处去:传统讼师的命运 第一节 新旧交集的司法实况 一 民国的司法乱象 二 阻碍司法建设的原因 第二节 新旧交集中的惯性存在 一 “兼理司法”的旧制度容留 二 讼师的惯性生存 三 讼师活动空间的转移与身份的转换 第三节 讼师与律师的合作与斗争 一 讼师的生存努力 二 与律师的合作与斗争 第四节 “杨三姐告状”案中的讼师与律师 第七章 新气象与旧残留:变革带来的思考 第一节 民国律师业的新气象 一 民国律师确立的职业使命 二 民国律师新形象实录 三 民国律师职业团体的创设 第二节 无法消逝的旧残留 一 律师执业乱象与社会各界的负面评价 二 民国社会各界对律师的负面评价 三 “非律师”和“黑律师”现象 第三节 思考与困惑 一 “兴”与“灭”:舍旧立新的取舍与判断 二 从“高尚职业”到“营业职业”:律师职业精神确立与养护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