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权利理论前提的法哲学批判

权利理论前提的法哲学批判

  • 字数: 2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洪新 著
  • 出版日期: 2024-07-01
  • 商品条码: 978720511228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84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就权利和义务、权力、正义、善等基本法律和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利在社会实践中的运作方式进行批判性分析,以增进对权利的概念性体认。
作者简介
张洪新,中共党员,吉林大学法学博士,中南大学法学博士后,2022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司法学、权利理论与乡村治理。先后在《东方法学》《民间法》《中国乡村研究》和Frontiers in Psychology、BMC public health等CS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部青年(2018)、国家社科后期(2019)、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2018)、国家社科后期项目(2021)各1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国法学会三等奖等,在法律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
目录
批判目光流盼于“人的创世纪” 谢晖_001
引论 法治时代的权利理论景观_001
一、权利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_001
二、权利理论研究的影响与问题_007
三、一种理论前提批判的视角_011
四、本书的研究框架_019
第一章 权利和义务关系前提的法哲学批判:为权利的相关性命题申辩_023
第一节 权利义务论争中疏漏的前提_023
第二节 相关性命题的性质与范围_026
一、相关性命题的含义_027
二、相关性命题的范围_030
第三节 蕴含权利的义务类型_034
一、完全义务与权利概念的多元性_035
二、非完全义务蕴含权利的情形_041
第四节 作为义务来源的权利_049
第五节 小结_053
第二章 权利与权力关系前提的法哲学批判:对权利个人主义的一种祛魅_05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_055
第二节 权利个人主义图景的含义_058
第三节 权利个人主义图景的双重问题_064
一、概念上的不融贯_065
二、实践中的悖谬结果_070
第四节 一种新的权利图景_075
一、个人权利与政府权力在概念上的相互依赖性_076
二、作为限定理由的权利_084
第五节 新权利图景的新困难_091
第六节 小结_093
第三章 权利与权利关系前提的法哲学批判:权利经济分析的误区与超越_095
第一节 “科斯定理”中被忽视的“选择”_096
第二节 权利冲突的界限与选择的场域_100
第三节 权利界定的规则与选择的向度_108
一、财富量度与选择的主观性_109
二、财富与善之间的复杂结构性关联_114
第四节 选择的前提预设:制度的比较分析_119
一、选择的制度依赖_120
二、制度对于权利界定的双重意义_123
第五节 小结_126
第四章 权利与利益(意志)关系前提的法哲学批判:规范性的权利理论_12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_130
第二节 利益论与意志论论争的前提:权利的概念而非证成_132
第三节 估价利益论的概念与证成_136
一、作为权利根基的利益_136
二、最低限度充分性作为测试标准_141
三、测试标准存在的问题_144
第四节 意志论与平等的自由_147
一、构成权利本质的自由_147
二、意志论证成的不融贯性_152
第五节 一种规范权利理论的构成要素_157
一、概念的诸种类型_158
二、互惠性检验和平等参与作为规范权利理论的核心要素_163
第六节 小结_169
第五章 权利与正义关系前提的法哲学批判:权利实践的应然状态_170
第一节 权利的实践概念与价值内涵_171
一、权利的实践概念_171
二、权利实践概念的价值内涵_174
第二节 权利可行性概念的双重思考_177
一、权利可行性概念符合直觉吗?_177
二、权利可行性能够等同于主张性吗?_181
第三节 权利在正义实践中的应然状态_186
一、应当意味着能够?_186
二、权利在实践推理中的思维顺序_191
第四节 小结_195
第六章 权利与善关系前提的法哲学批判:实践理性视域中的权利构造_19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_197
第二节 优先性种种_200
第三节 谁之优先?何种善?_205
第四节 作为公共善的权利_216
一、公共善的含义_216
二、权利公共善的意义_220
第五节 实践理性视域下的权利构造_225
一、实践理性的内在结构_226
二、善的权利奠基_231
第六节 小结_243
结语 权利理论研究方法的转型_245
一、从自说自话转变为中西对话_245
二、从交叉学科研究到超学科研究_246
三、从理论体系转变为实践方法论_247
参考文献_25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