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适用研究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适用研究

  • 字数: 20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白玥|
  • 商品条码: 97875227366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国家信用体系建设 的不断深人,信用卡在当前 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支 付角色。信用卡在累计发卡 量、授信额度、交易总额、 信贷规模、人均持卡量、授 信使用率等方面,均呈现强 劲发展态势。本书以恶意透 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1240 份判决书为样本进行实证研 究,用数据为读者展示恶意 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 裁判过程中的适用样态及适 用症结,分析该罪司法适用 扩张化的根源。在此基础上 ,建构该罪的应然司法适用 路径。
作者简介
白玥,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 主持参与项目情况:读博期间,参与“被害方诉求与死刑司法控制研究”(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本土化下被害人权利保护及延展反思”(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培育项目)项目研究。发表论文《论中国特色法治体系下刑法观念的冲突与均衡》,载《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9期。工作期间,主持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司法适用困境及完善路径》;主持吉林省人民检察院2022年度研究课题《涉案企业合规立法建议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适用扩张化及其根源 第一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适用研究的紧迫性 一 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的不可替代性 二 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样态主要为恶意透支型 第二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适用的扩张化 一 “信用卡”范围认定过宽 二 “超过规定期限透支”期限范围过广 三 犯罪数额计算方式笼统 四 “非法占有目的”有名无实 五 “有效催收”形如虚设 六 无持卡资质的“持卡人”比例畸高 第三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适用扩张化的根源 一 保护法益定位不清 二 忽视对发卡银行过错的考量 第二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保护法益的定位 第一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保护法益的观点评析 一 单一法益之财产保护说 二 单一法益之信用保护说 三 双重法益之财产保护与秩序违反说 四 双重法益之财产保护与信用保护说 第二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双重法益的证成 一 “双重法益说”与立法精神相契合 二 “双重法益说”可完整评价恶意透支的不法内容 第三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双重法益的内容 一 信用利益法益的确认 二 财产法益的确认 第四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双重法益的主次之分 第三章 发卡银行过错对定罪的影响 第一节 发卡银行过错诸观点概览与评析 一 发卡银行过错影响定罪的否定说 二 发卡银行过错影响定罪的肯定说 三 发卡银行过错诸观点评析 第二节 发卡银行过错影响定罪的理论检视 一 被害人自我答责与发卡银行过错 二 被害人同意与发卡银行过错 三 发卡银行过错契合于被害人信条学 第三节 发卡银行过错对定罪的作用分析 一 发卡银行谨慎义务来源 二 发卡银行风险识别能力判定 三 发卡银行过错应当作为出罪事由 第四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入罪与出罪双轨制司法适用路径 第一节 双重法益下构成要素的重新解读与认定 一 “信用卡”概念的重新界定 二 “超过规定期限透支”时间范围的限定 三 犯罪数额计算方法的厘清 四 非法占有目的的实质认定 第二节 双重法益下催收的司法适用限定作用 一 催收之构成要件要素的否定 二 催收之非法占有目的推定事实的否定 三 催收之客观处罚条件的确定与强调 四 透支本金未经催收的数额认定 第三节 发卡银行过错的事由与判断 一 发卡银行过错:条件性出罪机制的延伸 二 审批疏漏使行为人得以恶意透支的出罪判断 三 盲目高额授信使行为人得以大额恶意透支的出罪判断 四 风险管控懈怠使高风险行为人得以继续恶意透支的出罪判断 五 疏忽资信情况变化使高风险行为人得以恶意透支的出罪判断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