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中国经验(上下册)

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中国经验(上下册)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陆化普 等 编著 著
  • 出版日期: 2024-06-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9497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0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2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选择了我国25个优秀城市,这些城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探索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特色和生态与绿色发展亮点的城市,作者通过座谈调研、现场踏勘并与当地规划局或规划院深度研讨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深入的进行了优秀案例城市总结和亮点提炼与经验总结,形成了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意义、可学习借鉴的优秀案例。作者通过对城市概况与特点、土地利用与城市结果、机动化与交通结构特性、公交都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文化与文明建设、城市亮点与经验借鉴等方面系统梳理城市的交通、生态城市建设等诸多特点。
内容简介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城市的诞生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20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城市时代。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全世界的城市及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者们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园。 从1898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1933年的《雅典宪章》,再到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人类在构建更加美好城市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思考和总结。《雅典宪章》给出了城市的基本功能定义,提出了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不再为了过分追求功能分区而牺牲城市的有机生长,并且强调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将人、社会和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强调注重人文和城市空间组织的人性化。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讨论通过了《北京宪章》,强调以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主张融合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等学科全方位发展,是指导21世纪城乡建设的行动纲领。 为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的发展经验,我和我的团队曾用大约10年时间陆续开展了大量国际优秀城市案例考察分析,并于2014年撰写出版了《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世界经验》一书,目的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城市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支撑。当时我就有一种憧憬,希望我国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能够赶上甚至超过国外的优秀城市,由经验的学习者变成经验的提供者,让中国经验走向世界。令人兴奋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城市陆续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地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展开了建设更加美好城市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惊人成就,正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之路,在人类城市发展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一批优秀的中国城市系统工程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城市规划建设品位不断提升,生态城市绿色交通实践硕果累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产生了撰写《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中国经验》的冲动。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相对缺乏,在有限的适宜居住空间里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与发扬。因此,中国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建设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发展环境条件,全面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内涵,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目标是建设绿色、智慧、人文、宜居、创新、韧性的未来城市。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土地使用的节约集约、居民出行的便捷高效、资源环境的节能减排、出行服务的世界一流,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良好人才成长环境的精心营造、安全可靠且富有韧性的智慧城市。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交通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智能化等手段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实施科学的停车供给和智能管理,培养出行者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和营造交通文明氛围等,尤其是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与用地形态,促进职住均衡和混合土地使用模式,科学构建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生活圈以改变交通需求特性等,这些同时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此,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以及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是城市建设者们的努力方向。 本书正是从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的上述关键出发,以优秀城市案例为对象,较为系统和深入地分析、凝练了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优秀案例,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在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领域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进而思考和探索未来中国城市和交通系统发展路径,走出一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路。 本书的优秀城市案例剖析总体架构是首先介绍城市的基本特点、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的探索过程和工程实践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凝练。由于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条件、传统习惯和发展重点,本书并未拘泥于优秀城市选取的内容和结构的完全整齐划一,恰恰相反,而是突出了不同城市的特点、亮点及其探索实践的过程分析,以期使读者能够得到更多、更深的启发和思考。也就是说,突出城市特色和亮点、总结不同城市独特的发展经验是本书的重要特点。
目录
上册 北京: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大国首都 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 广州: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千年商都 深圳:一座创造发展契机的城市 天津:彰显津沽海河文化与绿色生态文明的北方大港 重庆:勇立创新发展潮头的美丽山城 沈阳:向生态绿色蝶变的东北工业之都 西安:自带雄浑底色,续写盛世华章的千年古都 成都:活力繁华与生态绿色发展的公园城市 郑州:嵩山脚下、黄河之滨的魅力名城 杭州:西子湖畔的宜居创新之城 苏州:古典园林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之城 济南:黄河流域的美丽泉城 福州:历史悠久、休休有容的海滨山水城市 下册 大连:生态优先、公交主导的东北滨海明珠 贵阳:山城融合的大数据之都 宝鸡:秦岭和渭水滋润的生态城市 柳州:百里柳江上的如画桥城 厦门: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常州:精致典雅的生态宜居之城 大庆:坐落在百湖之上的绿色油化之都 雄安:正在崛起的绿色交通标杆国家级新区 南昌:传承红色基因、追求绿色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九省通衢的历史文化名城 长沙:一座生机盎然的山水洲城 兰州:黄河上游蓝色烟雨之城 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 盘锦:大美红海滩上的魅力小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