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节能减排动力机制

节能减排动力机制

  • 字数: 20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丁辉,安金朝 著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370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很好明显。环境问题作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共同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难选择:一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二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逐步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面临巨大的挑战。是选择经济高速发展还是选择在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健康、稳步地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经过实践论证,我们显然越来越倾向于后者,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节能减排是出路所在。受传统环境经济学理论的观点影响,建立在政府与企业对立关系基础之上的节能减排实施机制,必然受到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企业的抵制。目前依靠政府“一元”监管机制实现的节能减排效果不佳,机制局限性明显。基于靠前环境保护实践经验,建立以激发企业和全社会主体环境保护意识和自主性为核心的环境经济法律机制,对于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行为只能解决节能减排的外部压力问题,而无法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解决外部压力可以依靠行政手段,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变被动节能减排为主动节能减排,必须依靠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本书从节能减排的现状入手,提出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模型。
作者简介
丁辉,女,宁夏同心县人,生于1966年,1989年于华东工学院获工学学士,2002年兰州大学获管理硕士。曾从事化工设计、行业规划、管理咨询等工作,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节能减排、生态管理等。
安金朝,男,河北衡水人,生于1981年,毕业于南昌大学,管理工程硕士,西北民族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决策科学、控制工程等。
目录
第一章节能减排的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进展评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相关理论
第三节国内外节能减排的实践进展评述
第二章能源消费与污染物排放现状
第一节我国能源建设现状
第二节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第三节环境污染现状
第三章节能减排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二节推进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不完善
第三节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不健全
第四节节能减排的公众参与不足
第五节企业节能减排能力不足
第四章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第一节节能潜力的概念
第二节节能潜力分析方法
第五章节能减排执行能力评价
第一节组织节能减排执行能力指标体系
第二节组织节能减排执行能力综合评价
第六章节能减排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转型
第一节相关概念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低碳转型
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模型
第四节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第五节区域产业结构低碳优化转型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第七章节能减排综合动力机制分析
第一节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节能减排博弈分析
第二节产业结构升级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第三节经济发展与财政效率的博弈分析
第四节节能减排创新中的博弈分析
第五节节能减排国际合作中的博弈分析
第八章推进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模型
第一节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
第二节节能减排的政府促进机制
第三节节能减排的市场激励机制
第四节节能减排的公众需求拉动机制
第五节节能减排的企业内在驱动机制
第六节推进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模型的构建
第九章节能减排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研究节能减排制度创新的意义
第二节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制度创新
第三节促进节能减排的自愿环境协议制度
第四节排放权交易制度
第十章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建设
第二节强化政府对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
第三节大力推进排污权市场交易制度建设
第四节培育节能减排的公众参与意识
第五节提高企业节能减排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