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吕文浩 著
  • 出版日期: 201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345185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卖点:
1.主人公传奇:为什么当年公派留美学生时,有美籍教师说:潘光旦不能去谁还有资格去!一条腿的社会学家潘光旦,以坚韧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完成田野调查并著书立说。
2.论题重要:潘光旦的优生学、性心理学、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作者专业:作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硕士和博士论文都以研究潘光旦为题,并长期研究潘光旦的学术思想,具有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训练,史料翔实、立论有据、分析严密。
4.专家推荐:著名学者何兆武、刘志琴、黄兴涛 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聚焦于活跃在192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末期的学者型社会思想家潘光旦,将他放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思想文化演变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着重评述他对优生学、社会学、性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接受与认识,以及他在民族观、婚姻家庭、性文化与中西文化观等方面的见解。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后五四时代学者群的崛起,以及他们给思想文化生态所带来的新因素。这些学者的出现,一方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的根基,另一方面,他们中的一些人广泛参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与思想文化建设,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的革故鼎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社会思想在思想史研究中的地位不够重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以知识史/学科史与思想史的关系为线索,尝试着将潘光旦的社会思想放在一般思想史的视野下加以评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简介
吕文浩,1971年生。199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自199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潘光旦学术思想研究、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以及清华校史、西南联大史等方面发表论文、书评十余篇,著有《潘光旦图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另有四五十篇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章发表。
目录
序言
前言
一 一别卅载又逢君
二 后五四时代知识分子与思想史
第一章 家世与国内求学时代
一 诗书之家觅新知
二 西风习习温旧知

第二章 从优生学向社会学的扩展
一 西方优生运动的波澜
二 选择优生学作为专业
三 在美国学习优生学
四 兼顾社会思想的经过与原因
五 从优生学扩展到社会学的逻辑环节

第三章 潘光旦:社会学界的优生学家
一 春风化雨博雅师
二 “文化与优生学”之争
三 其他社会学界同仁反应不一
四 余言

第四章 潘光旦对社会学的认识
一 个人与社会并重的社会观
二 社会学是一门“很切实的学问”
三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四 区分社会学与社会主义
五 余言

第五章 潘光旦的中国民族观
一 民族:血缘与文化共同体
二 潘光旦中国民族性认识的思想渊源
三 潘光旦所见中国民族的四种病态
四 以优生学作为手段来改善民族品质
五 从两个论争看民族品质改善的不同见解
六 余论

第六章 潘光旦对婚姻家庭问题的见解
一 恋爱与婚姻选择的标准
二 远婚近婚与迟婚早婚
三 婚姻的可取性
四 折中家庭的意义
五 新贤妻良母论
六 生育节制本身也要受到节制
七 钟情于家庭养老
八 余论

第七章 潘光旦、霭理士与中西性文化的融会
一 学术因缘
二 霭理士在思想倾向上对潘光旦的影响
三 两点思想差异
四 “贞节”新解与五四后性道德的探讨趋势
五 选择性阐释中国性文化史
六 对当时涉性事件、言论的评论
七 余论

第八章 潘光旦的中西文化观
一 种族竞存标准下的中国文化
二 与胡适在文化观上的两次讨论
三 “中国本位”的内涵
四 “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五 以“三才通论”分析中西文化的利弊

主要参考文献
一 论文、一般文章
二 专著、资料集
三 学位论文、博士后报告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