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

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冯建军 著
  • 出版日期: 200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3449889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教育在探索中走向明日月,可寄望的明日又正赖于与之相称的另一种风致的教育。既然明日教育可?称之为生命化的教育,这教育的新机的赢得便须有缘于此的,一代以全副生命相许。
内容简介
教育的话题沉重而充满希望,我们从这里祈想明日。 在诸多累于外骛的措辞黯然失色后,教育再度返回到人生的亲切处寻找它的原始命意。比起政治、经济等有恃于某种力量感的领域来,教育有其超功利的一度。这一度使教育有可能独立于世俗的“力”或“利”以留住那份审度与成全人生的从容,并由此确定自己无可替代亦未可推诿的职志。教育当然不会对来自政治、经济的多方祈使置之不理,但重心自在的教育永远不可萎缩其批判而超越的性状。它以自己的理念相应于政治、经济的理念,却并不要充任当下政治、经济的仆役。它的职志的多维度只是因着人生价值的多维度,它的当有内涵最终取决于人生的当有内涵。如果说,政治依其本分在于为社会厘定一种合理的秩序以实现人生所期许的“公正”价值,经济依其本分在于为族类提供更佳的生存境遇以成就人生所趣求的“富强”价值,伦理依其本分在于指示一种天人之际、人人之际的和谐关系以践履人生所默祈的“和谐”价值,艺术依其宗趣在于借重审美形式创造另一种世界以陶育人生所向往的“美”的价值,道德依其主旨在于反省中的人自律地提升心灵境界以涵养人生不可稍缺的精神内向度上的“善”的价值,那末,教育的职分便在于诱导人的价值自觉,把握好多维度的价值间的张力以陶冶人的生命。我们期待中的明日的教育是意识到自身职分的教育,凭着这职分,它不必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威压,只是一味致力于如何在人生价值的恰当分际上成全一个又一个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
目录
导论 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 一 公正是社会的首要价值 二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表现和基础 第一章 公正与教育公正 一 “正义、公正、公平、平等”辨析 二 公正的一般认识 三 公正: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 四 教育公正的特殊性 第二章 教育公正的哲学基础 一 公正的历史探源 二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与教育公正 三 自由平等主义(Liberal Egalitarian)与教育公正 四 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与教育公正 五 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与教育公正 第三章 教育公正的理论建构 一 教育公正的价值取向: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二 教育公正的一般原则 三 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公正原则 四 制度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公正原则 第四章 政府、市场与教育公正 一 实现公正:政府机制,还是市场机制? 二 政府责任与教育公正 三 市场化与教育公正 第五章 人性与教育公正 一 人性:社会公正和教育公正的主题 二 公正的人性假设 三 主体与教育公正 四 差异性与教育公正 五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公正的根本诉求 第六章 教育制度公正 一 制度、教育制度与公正 二 制度公正与教育制度公正 三 教育制度公正的层次 四 我国教育制度公正之偏差 五 我国教育制度公正的建设 第七章 教育自由与教育平等 一 教育自由 二 教育平等 三 在教育自由与平等之间:德沃金的第三条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