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格上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研究

格上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研究

  • 字数: 23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陈莉,光焱,段然 著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539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优选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根据靠前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我们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优选产业深刻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先发优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发展的重大系统性变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本书的所收集的论文来自于《科技战略与创新政策研讨会》参会者的论文整理编辑而成。该论坛由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承办。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科技创新、资源与环境、产业经济三个研究领域内容。科技政策主要包括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创新人才、工业企业创新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论文;资源与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流分析、循环经济、能源利用与对策等方面论文;产业经济主要包括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经济新动能、产业关联测量等方面论文;智库与建议主要包括智库建设以及有关呈阅件等论文。
作者简介
陈莉,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河南省很好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光焱,博士,信息工程大学讲师。
段然,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生。
目录
上篇 基础篇
本篇摘要
1 历史背景
1.1 公钥加密
1.2 格
2 基础知识
2.1 符号和定义
2.2 格的基本定义
2.3 环的基本定义
3 格上困难问题
3.1 格上基础困难问题
3.2 格上新型困难问题
4 格在体制设计上的应用
4.1 单向抗碰撞哈希函数
4.2 选择明文攻击安全密码体制
4.3 选择密文攻击安全的公钥加密体制
4.4 格上的陷门
4.5 陷门函数的应用
5 全同态加密体制
5.1 一般全同态加密体制的研究
5.2 基于身份的全同态加密体制的研究
6 针对格上困难问题和体制的攻击
6.1 LLL算法
6.2 针对格上密码体制的区分攻击
7 针对公钥体制的泄露攻击
中篇 公钥密码体制
本篇摘要
8 绪论
8.1 研究背景
8.2 研究现状
8.3 本篇组织框架
9 基础知识
9.1 符号和定义
9.2 格上密码基础理论
9.3 公钥加密体制及安全性定义
9.4 针对公钥加密体制的泄露攻击
9.5 本章小结
10 IND-CPA安全的公钥加密体制设计
10.1 基于LWR问题的单向陷门函数
10.2 基于前像可采样函数的体制
10.3 基于MP陷门生成函数的体制
10.4 利用陷门求逆函数的体制
10.5 多比特加密的体制
10.6 效率分析
10.7 本章小结
11 IND-CCA2安全的公钥加密体制设计
11.1 随机谕示模型下可证安全的体制
11.2 高效的双哈希函数的加密体制
11.3 标准模型下体制的构造
11.4 效率分析
11.5 本章小结
12 抗泄露攻击的公钥加密体制设计
12.1 LWR问题和陷门函数的抗泄露性分析
12.2 抗泄露加密体制设计
12.3 效率分析
12.4 本章小结
13 基于格的抗量子攻击盲签名体制设计
13.1 引言
13.2 理论背景
13.3 基础知识
13.4 格上基于身份的盲签名体制设计
13.5 体制分析
13.6 本章小结
14 本篇总结
下篇 全同态加密体制
本篇摘要
15 绪论
15.1 研究背景
15.2 全同态加密
15.3 研究现状
15.4 本篇组织结构
16 基础知识
16.1 相关定义及符号说明
16.2 格上密码基础理论
16.3 全同态加密相关定义
16.4 可证安全基本概念
16.5 本章小结
17 基于身份的全同态加密体制设计
17.1 研究背景
17.2 基于身份的全同态加密体制设计
17.3 基于身份的全同态加密体制分析
17.4 本章小结
18 无证书的全同态加密体制设计
18.1 研究背景
18.2 无证书全同态公钥加密体制设计
18.3 无证书全同态加密体制分析
18.4 本章小结
19 针对一类全同态加密体制的密钥恢复攻击
19.1 研究背景
19.2 CCA1条件下的密钥恢复攻击
19.3 攻击的分析与实验验证
19.4 抗密钥恢复攻击的体制设计
19.5 本章小结
20 基于全同态加密的POR体制设计
20.1 研究背景
20.2 HPOR体制设计
20.3 HPOR体制分析
20.4 本章小结
21 NTRU格上高效的基于身份的全同态加密体制
21.1 引言
21.2 预备知识
21.3 NTRU上基于身份的公钥加密体制设计
21.4 高效的基于身份的全同态体制设计
21.5 本章小结
22 本篇总结
22.1 新型全同态加密体制设计
22.2 针对现有全同态加密体制安全性的分析
22.3 全同态加密体制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