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欢乐学习,理所当然
字数: 11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 洪兰 著;朱永新 丛书主编
出版日期: 2018-04-01
商品条码: 978753347823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2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推荐!
风靡台湾的畅销书作家洪兰教我们科学的家教理念。
如果孩子不能快乐地生长,童年的定义就接近被扭曲了。
孩子没有欢乐的童年,是会遗憾终生的!
洪兰著的《欢乐学习理所当然》告诉你学习应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欢乐学习,理所当然!
作者简介
洪兰,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并荣获NSF博士后研究奖金。曾在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作博士后研究,后于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担任研究教授。
1992年回台湾任教于中正大学心理所,2003年创立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并兼任台湾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台湾信谊基金会董事与《学前教育》杂志专栏作家。著作、译作逾三十本。
作为台湾拥有影响力的教养专家,洪兰教授近年来积极推广阅读,并针对教育、社会问题提出真知灼见。《科学教养与学习》一书告诉我们教养孩子是艺术,管教孩子,掌握心很重要。
世界因为孩子而不一样,孩子因为父母的教养而不一样。
目录
推荐序(朱永新)
增订版序
自序
第一章 父母守则
常说“不要……”坏处多
母亲的否定句
越亲密,说话要越小心
永生难忘的圣诞礼物
生物都有学习能力
言教不如身教
家庭气氛影响孩子一生
令人震惊的研究报告
人生的最大资产
打骂是最糟糕的管教方法
枳逾淮为橘
诸葛亮的智慧
当个能让孩子信赖的父母
如果一开始就跟父母说
孩子为什么有话不跟你说
坐下来,跟孩子谈心
你不想听,下次他就不说了
翅膀硬了,再让他飞
不能硬把孩子推出去
先做沙盘演练
可以信任,不能放任
信任的先决条件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后代
银狐变宠物
第二章 了解大脑,教育不难
把握大脑发展的黄金期
第三章 自我价值的建立
第四章 生活中的学习
第五章 培养兴趣,开发长处
第六章 阅读,从小开始
第七章 创造力让孩子大不同
摘要
给孩子呼吸的空间这本书出版匆匆已四年,在这四年之间发生很多事情:政党轮替了;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了;昨天还在用的仪器,今天突然已买不到零件,因为已经被淘汰了。在这日新月异,竞争如飞梭般快速的世界里,父母当然很忧心,他们知道自己过去成长的社会已经一去不返,不能再用同样的方法教育下一代,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教孩子才好。其实父母不必担心,不论这世界怎么变,做人的道理和传统的价值观是不会变的,因为这还是一个“人”的社会,父母只要把把握住教养的原则就可以了,那就是教养孩子成为一个正直有用的人。大器可以晚成,眼光放远一点,不要只在乎分数,分数只是评量的一个方式而已,而且不是最好的方式。韩愈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我们若能改变父母老师对分数的计较,对明星学校的崇拜,下一代就会有呼吸的空间,就不会被各种补习累得直不起腰来。最糟糕的是现代标准答案的考试制度,让孩子都对自己失去信心,考不到一百分就觉得对不起父母,觉得自己又让父母失望了。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觉得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每天垂头丧气的过日子,看了真让人心疼。所以重视分数的观念一定要改。不过观念的改变之难有时真让我惊讶。以前念法律系时,老师告诫我们写起诉书时,下笔要谨慎,说“一字进公门,九牛拉不出”,要改变公文上的字很难。想不到现在发现,要改变观念,不要说九牛,连十牛都拉不动,更是难上加难。幸好经过众人多年来的努力,这个墙角最近已有些松动,已有些考上明星学校的孩子宁愿留在小区念自己家附近的高中了,这是个可喜的现象。读书是靠自己,知识是学不完的,个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可以影响别的同学。当社会上愈来愈多成功的人不是从明星学校出来时,这个迷思会被破解,这个墙就会倒掉。毕竟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将来做个自己想要做的人。要实现这一步,关键在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它绝对不在明星学校的制服,要知道三年名校的虚荣是短暂的,自己终身的成就才是长远的。但愿这本书能带给父母勇气,让孩子去走最适合他自己的路。人生是马拉松,只要给了孩子健全的体魄、求新知的动机及学习能力,我们就不必担心了。我们给了他工具,以后一切就看他自己的机缘。 ?精彩书摘把握大脑发展的黄金期2002年7月,台湾无障碍科技发展协会举办了一次视障计算机keyin大赛,让74位视障者向社会证明,只要一台触摸显示器,他们的工作能力一点也不输正常人。他们一分钟可以打90个字,可以说比明眼人还要快。看了这则新闻我很高兴,视障者的工作本来就不应该局限在按摩一途。国外已经有了视障医生,这颠覆了传统一定要视力正常才可以做的行业,盲人也可以做到,更何况其他的行业呢?但是又看到报道后面提到“当局决定12岁以下不再补助盲用计算机”,可就大不以为然了。因为等到12岁再补助,会错过孩子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对盲生的学习很不利。剪掉多余的神经元其实,一般所谓的智慧或认知能力,是大脑发育和后天经验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两者都是愈早期的影响愈强烈。婴儿的大脑在满一岁以前,会增加到出生时的三倍,到进幼儿园时完全长成;而5~11岁是神经作业速度发展最快的时期,因为后天经验会影响神经之间的链接和突触的形成。人类出生时大脑细胞的数量,远超过以后要用的(我们的神经元有十兆个之多),大脑是全身最大的能源消耗者,虽然只占体重的2%,却用掉20%的能量,因此,大脑必须把多余的神经元修剪掉,以节省能源。修剪的原则是看这个神经元有没有跟别人连接,是否是神经回路中的一员。一个落单的神经元是很容易被修剪掉的,就像一个落单的动物容易被天敌吃掉一样。童年的经验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可以帮助神经元不被修剪掉。大脑先生出很多神经元再慢慢修剪,而不一次生出刚好的数量,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脑需要弹性。就像一个雕刻家要做一个艺术品,选择的石头一定比最后的成品大,使他可以有发挥的空间。石雕没有办法粘补,就跟大脑没有办法在需要时补一块组织进去一样。但是它可以就现有的材料进行特别加工,使石材不完美的地方不显著,更有甚者,可使缺点转化成优点显现出来。四岁是关键大脑在四五岁时做最大幅度的修剪,这从儿童大脑葡萄糖的代谢上可以看出来。四岁孩子葡萄糖的消耗量是成人的两倍,这条曲线是从一出生就直线上升到四岁,然后下降,到九岁左右降至成人的水平。因此,童年期的经验对神经突触的修剪非常重要,对以后认知的发展影响很大。我们常会观察到,盲生的听力或触觉比较灵敏,这是因为出生时神经细胞的链接是随机的,如果伸展到视觉皮质的听神经或感觉神经,没有被视神经赶出去,它就会占据视觉皮质,使这个感官有比较大的皮质区域来处理,因此变得更敏锐。从核磁共振的脑造影图中可以看到,当盲生用手指读点字时,他们的视觉皮质会“亮”起来,表示是在活化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原来眼睛所用的视觉皮质,现在被手指头拿去用了。目前大脑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已经累积非常多,这正是教育要往下延伸到幼儿园的主要原因。我非常不解“内政部”一方面重视幼儿教育,赠送幼儿券,另一方面又规定盲生12岁以后才给予补助,忽略了学习发展的最佳时期。研究告诉我们,若是没有把握住发展的黄金期,以后的学习会事倍功半。“内政部”的这项决策,对盲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是很不公平的。脑科学的研究也让一般父母知道,孩子只有一个童年,钱可以慢慢赚,孩子的教养不可轻忽。脑力开发的迷思最近参加几个学校亲子座谈,发现父母关心的问题都很相似:“我怎么样可以增加孩子的脑力?”“记忆补习班有效吗?”“我的孩子整天都在做功课,但是功课却不好,是不是他太笨了?有地方可以测I Q吗?”这些问题都偏离了学习最主要的问题——动机,而且都有很多迷思在内。聪明不等于成功孩子学习的好坏固然跟大脑有关,但是大脑的成分只占50%而已。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同卵双胞胎的研究报告已经集结成书出版了(中文版书名《本性难移》,William Wright著)。这是长达三十年的追踪研究,探讨一出生便被两个不同家庭收养的双胞胎,在他们成年后,人格、性向、嗜好、成就上的表现有何不同。这个研究让我们知道先天基因与后天教养的影响大约各占50%。也就是说,基因是建筑的蓝图,它决定孩子大脑的结构;而后天的经验决定脑中神经回路的链接,决定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就像一栋公寓每户都是三室两厅,但是只有走进去看到不同的装潢,才会知道它是张三的家还是李四的家。教养就是在一样的结构中让你区分出个别差异的东西。因此父母不必太在意孩子先天的大脑有多聪明,因为充其量它只占你孩子成功因素的50%,还有一半是操控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看到历史上许多成功的人都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但都是能利用别人长处的人,也就是能靠领袖魅力创造出一番事业的人。相信很多人看《三国演义》时都会觉得刘备很窝囊,他的天下是“哭”出来的,但是他的领袖魅力使关公、张飞为他卖命打天下。他能知人善任,用诸葛亮为他治蜀,使他成为三分天下的一霸。再看曹操,他的聪明才智远不及杨修,曹操自己说过“吾智不及汝,乃觉三十里”,但是杨修最后还是死于曹操之手。所以聪明不等于成功,这是第一点迷思。记忆不等于聪明第二点迷思是认为记忆等于聪明。现代父母相当迷信于增加孩子的脑力,有些还去买药丸给孩子进补,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只要饮食均衡即可。而且,若买的是来路不明的药物,很可能有危害人体的重金属成分或化学物质在内,吃了反而有害。父母想给孩子补脑的原因之一是觉得孩子念了记不住。别人家孩子一目十行,我的孩子十目一行,那一定是脑力有问题,其实这是不对的。记忆,最简单地说,就是熟悉度。当一个东西看得很熟悉之后,自然就能脱口而出,能说得出,自然就记住了。因此,在教学上,会要求学生对一个不熟的东西反复背诵,直到熟悉度增强到可以任意“提取”的地步为止。但这是传统的教学法。科技普及之后,现在对记忆其实有新的看法。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已经取代了记忆在学习上的重要性,一些必须死背的东西可以放在大脑外面的地方去储存,反正随时可提取而且不会错。所以现代的教学已不注重背诵了,很多考试是开卷考试,让学生带书进去,但是考题与答案书中并没有,而是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后才能写出来。在现代E-learning的形势下,组织和整理能力的重要性远超过记忆背诵的能力。活化神经回路我个人并不赞成送孩子去补习班学记忆术。坊间记忆补习班教的也不过是如何增加新旧知识的链接,靠着旧知识的提取将新知识带出来而已,这些方法还是表面的;它只是工具,不是记忆本身。真正重要的还是要增加神经的链接密度,因为一个链接紧密的神经回路,激发任何一点都能带动整个回路的活化。因此,心理学记忆的研究强调的是了解,而不是表面的死记。了解(即明白A与B的关系)会使A的神经回路与B的神经回路连接在一起,当A活化时,能带动B的活化,将B引进意识界。这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呼吁课程不能排得太满的原因,太满了会使学生没有机会去作主动的联想,只能被动地接受讯息。这是今天我们的学生很会“填空”的原因,可是一改换情境便目瞪口呆,不会作答了。送孩子去补习班补记忆,还不如让他在家中看些他喜欢的书。知识是相通的,只要他肯打开书来看,都会得到启发(所谓开卷有益)。疲乏效应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孩子整天做功课,功课却不好。从神经学来看,这就是疲乏效应。神经对一直不停进来的刺激会产生饱和,不再处理它了,这就是为什么“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孩子在上了8个小时的课之后再去上补习班,继续念同样的东西,神经已经疲劳了,读不进去了。在记忆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Release from Proactive Inhibition”(主动抑制释放),是指当我们一直在做同样性质的记忆时,记忆的项目会相互干扰。例如记忆花卉的名称,每一次记十种花的名字,当进行到第三个名单时,再去问受试者,哪种花在第几张单子上,受试者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如果这时换成记忆十个家具的名称,受试者的记忆会立刻回复到跟第一次记花卉时一样好。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每五十分钟就得换另一科来上,就是怕造成孩子学习上的饱和。但是父母在送孩子上补习班时却忘记了这一点。人不是机器,在疲劳后,反应会迟钝,会“有听没有见”,所以我们常在补习班看到眼光呆滞的孩子,手在无意识地抄着黑板上的公式,难怪会有孩子在桌子上刻下了“我在浪费生命”这句无声的呐喊!今天教改的问题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回归教育的本质,即“有动机的快乐学习”。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但孩子是自己的,可以从自身做起。当父母把眼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时,我们就了解学校的成绩不那么重要。考上台大并不保证一辈子成功,反而是有学习的动机、愉悦的人生观,他以后一定会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生命才不会浪费。认识大脑的规则最近看到一本很有趣的书,叫Brain Rules(大脑的规则),作者梅迪纳(John Medina)是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发展学家。我一边看这本书,一边觉得有正确的大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父母都愿意牺牲一切享受,只求孩子功课好,光耀门庭,但是假如做法不得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在此把书中有关脑与学习的一些重点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孩子学习时事半功倍。教室和办公室是对大脑最不利的地方,因为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是每天要运动的(我们的祖先每天要走12英里去觅食),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产生给我们正向情绪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而正向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利。此外,运动的时候大脑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神经细胞会获得较多的氧和养分,对脑力发展有帮助,而脑力愈强的人愈能生存下来——智取永远胜于力取。运动还能增强免疫系统,帮助我们对抗压力(所以美国很多公司地下室都有篮球场或健身房让员工纾解压力)。大脑不是进化来一心多用的,开车打手机就跟酒醉驾车一样危险。因为大脑处理讯息是序列式的,每次大脑切换作业都需要半秒钟,因而开车时若打手机,在踩剎车时会比别人慢半秒钟。我们的经验和知识的学习会改变大脑的神经链接,长期的受虐和紧张会改变大脑的结构,使链接两个脑半球的胼胝体比较小,掌管记忆的海马回神经元萎缩。有父母因孩子不听话,把他半夜赶出去,或叫孩子做狗爬,这些行为对孩子的有形和无形的伤害是很大的。每个人的大脑都不相同,甚至连双胞胎也不一样,因为他们后天的经验不同,而且大脑每个区域成熟的时间和次序也不相同。梅迪纳大力抨击美国的学校没有顾及孩子大脑成长的个别差异,给予他们同样的功课和要求。我看了后觉得汗颜,因为我们的学校也是如此。梅迪纳认为大脑最重要的功能是沟通、了解彼此,而不是记忆。从进化上看来,他是对的。人能从远古生存下来,最主要是因为人类群居,用群体的力量去抵抗野兽,所以沟通的确是大脑最重要的功能。我们只注重记忆,拼命叫孩子念书,舍弃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孩子空有死知识,无法与人共事也是枉然。记忆需要一段时间来固化,因此作者建议学校在每段课程第一次教完后,隔九十到一百二十分钟再重复一次,这样效果最好。有个朋友相信了电台的广告说只要两分钟就可以把《念奴娇》背会,便花了三万元去替她儿子报名,希望能增加孩子的记忆力,结果大失所望,孩子的记忆力照旧,三万元却飞了。另一个很重要的大脑讯息就是,童年在家庭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情绪,是预测以后学业最好的指标。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两人相亲相爱不吵架,每天回家吃晚饭,陪伴孩子成长。其实,最近我们实验室去少年感化院做受虐儿的研究,就发现他们对生气的脸色反应是潜意识的,这种意识下的创伤跟罗马尼亚孤儿院儿童的一样,即使被美国的正常家庭领养了十年以上,仍有严重的情绪障碍。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睡得饱,学得好最近去美国开会,听到一个非常特别的临床案例:有个病人在中风以后写出来的字,元音不见了:字母、位置,什么都对,就是没有元音。如BOY这个字,她写的是B_Y,知道要空一格留给元音,但是写不出来。由此现在我们知道英文的子音和元音是储存在大脑不同地方的。这些病例为我们提供了对大脑讯息处理的了解,譬如记忆的好坏跟讯息在登录时所下的功夫有关(记忆一般分成登录、储存、提取和遗忘四个阶段,登录最重要,受到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美国是个讲求实用的民族,所以脑科学进步到一个程度,对记忆有所了解后,就有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应该就记忆的本质去设计课程,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要改善学习,第一,要确定孩子的生理是在最佳的学习状态。我们已经知道睡眠、做梦都跟记忆有关,少了做梦的时间会影响学习成效,因为所学的东西无法在梦中拿出来整理,去芜存菁,所以有此口号:“希望孩子学得好,就要让他睡得饱。”美国已有18个州把上课时间改晚,延到九点才上课(各州不同),希望孩子在一夜好眠,补充了他学习所需的神经传导物质,如血清素、正肾上腺素之后,上课的效果较好。另外,因为睡眠跟情绪有直接关系,睡不够的人脾气会暴躁,所以青少年特别要睡得够,以免来校上课时闹事或打架。还有,睡眠的周期会因荷尔蒙而有所改变,青少年时期比较晚睡晚起,因此学校调整作息时间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