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普陀山佛教史

普陀山佛教史

  • 字数: 38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释会闲//景天星|
  • 商品条码: 978710116397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5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观音信仰源远流长,影 响深远。在佛教中国化过程 中,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普 陀山逐渐被认为是观音菩萨 的根本应化道场,并形成“ 一山特起万山朝”之观音道 场信仰格局。 本书运用历史学、文献 学、哲学、宗教学、社会学 以及田野调研的方法,将普 陀山佛教放在中国佛教历史 演变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 从普陀山开山开始,以观音 信仰第一圣地的形成为思考 焦点,以渊源和流变为核心 线索,围绕佛教制度、地理 交通、宗派高僧、宗风阐扬 、山志编撰、神圣空间、朝 山信仰等展开系统研究,梳 理出宋、元、明、清、民国 等不同朝代普陀山佛教与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阶层 的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脉络和 基本特点,深入分析了普陀 山神圣空间的生成逻辑和内 在理路,全景式再现了普陀 山佛教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
作者简介
景天星,1982年生,山西永济人。2014年开始师从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攻读中国宗教史专业博士学位。曾工作于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研究所,任中国禅宗网主编,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法音》《佛学研究》《玄奘佛学研究》(台湾)《神学与文化》(台湾)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节 普陀山概况 第二节 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第四节 创新与意义 第一章 佛教的传入与普陀山开山 第一节 佛教初传浙江 第二节 佛教传人普陀山的传说与观点 第三节 普陀山开山:慧锷与新罗礁 第四节 佛经记载与东亚海洋航线 第二章 宋代普陀山佛教 第一节 宋代佛教政策与佛教转型 第二节 宋代普陀山政治、交通与佛教 第三节 宋代普陀山宗派、宗风与高僧 第四节 宋代普陀山神圣空间的初步建构与朝山信仰 第三章 元代普陀山佛教 第一节 元代政权与普陀山佛教 第二节 元代普陀山宗派、高僧与对外文化交流 第三节 盛熙明与普陀山第一部山志 第四节 多宝塔与汉藏佛教文化融合 第五节 元代文人士大夫的普陀山信仰 第四章 明代普陀山佛教 第一节 明代佛教政策与信仰转向 第二节 明代政权与普陀山佛教兴衰 第三节 明代普陀山佛教宗派和高僧 第四节 明代普陀山山志 第五节 明代普陀山神圣空间的继续建构 第六节 明代普陀山朝山信仰 第五章 清代普陀山佛教 第一节 清代佛教制度和世俗化进程 第二节 清代普陀山佛教兴衰 第三节 清代普陀山佛教宗派、宗风与高僧 第四节 清代普陀山山志 第五节 清代普陀山神圣空间的全面建构 第六节 清代普陀山朝山信仰 第六章 民国普陀山佛教 第一节 民国佛教政策和普陀山佛教 第二节 民国普陀山高僧与宗风 第三节 民国普陀山志书 第四节 民国普陀山的神圣空间与朝山信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