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守望东巴

守望东巴

  • 字数: 224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宋一青、孙庆忠、生根等
  • 商品条码: 9787521751147
  • 版次: 1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油米村是一个深山里的摩梭古村,坐落于川滇交界的无量河畔。这里的村民是摩梭人的一个支系,自称为“阮可”,意思是“江边人”。根据油米村东巴经书记载,他们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喜马拉雅山。油米村三面环山,仿佛嵌在山坳一般,与周围的高山大川浑然一体。神山相伴、圣水为邻,这就是油米的摩梭人世代栖居的生境。独特的自然环境、迁徙历程形成了这里特有的方位观和生命观,虽地处偏远、物质贫瘠,但在东巴文化和民族礼俗的浸润下,这里的人们寄情天地,善待万物,过着团结和谐、怡然自乐的山间岁月。 油米村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东巴文化。小小的村庄,有 9 位东巴和 2 位侠武,其东巴文化活化传承的完整程度,在整个地区内都属罕见。为了探寻这个摩梭古村的村落形态和信仰民俗,本书作者在此进行了延续多年的田野调查,遍访油米三大家族的每一户人家,详细记录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细节。在他们初次到访油米村时,这里还没有通路通网,仿佛被现代化遗忘的桃花源。东巴行走乡里,守护一方水土,油米人受东巴教化,笃信山川神明,有礼有节、精神充盈,与自然生境紧紧相依。四季更替,人生轮转,2020 年,通往油米村的水泥路终于修通,山里山外的沟通往来变得更加便捷,而古老的油米村和代代相传的东巴文化,也将面临时代更迭带来的挑战……
作者简介
宋一青 农民种子网络发起人,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客座研究员。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 生根 原名杨生根,汉名杨文国,油米村人。曾在拉伯乡政府、宁蒗县教育局任职,退休前曾任宁蒗县蒗蕖中学校长。退休后致力于油米村东巴文化的宣传工作。
目录
导言? 无量河畔摩梭人的生活画卷 1 三大姓氏的迁徙与亲族网络 2 山川护佑的聚落与生境 4 东巴文化的根脉与习性 7 上篇? 山肚子里的岁月 10 第一章? 人神共居 13 虎头山 17 牌坊石 18 象山 21 无量河 23 第二章? 人居聚落 27 老祖屋 28 土掌房 31 主屋格局 37 第三章? 亲族网络 43 石姓家族谱系 46 杨姓家族谱系 49 阿姓家族谱系 53 姑舅表优先婚 56 第四章 山地农耕 65 狩猎采集 67 田与地 71 老堰沟 74 大春与小春 77 播种五谷 82 饲养六畜 88 木犁铁铧 95 第五章 饮食肴馔 103 猪膘肉 106 牛头饭 110 苏里玛 112 原味之食 115 第六章 巧匠织娘 119 石匠 120 铁匠 123 篾匠 128 皮匠 132 兽医 136 织娘 138 下篇? 仪式浸润的村庄 144 第七章 长者权威 147 东巴 148 族长 156 家长 159 第八章 人生仪礼 165 婴儿起名 165 成丁礼仪 171 婚姻礼俗 175 花甲礼俗 178 丧葬礼仪 181 第九章 岁时节庆 189 摩梭新年 191 妇女沐浴节 204 尝新麦、吃新米 207 七月十三转山节 208 杀猪祭祖 212 第十章 东巴什罗 215 仁以爱人 215 仁者东巴 221 东巴经书 223 东巴法器 230 东巴舞蹈 238 仪式面偶 240 下篇? 仪式浸润的村庄 144 第七章 长者权威 147 东巴 148 族长 156 家长 159 第八章 人生仪礼 165 婴儿起名 165 成丁礼仪 171 婚姻礼俗 175 花甲礼俗 178 丧葬礼仪 181 第九章 岁时节庆 189 摩梭新年 191 妇女沐浴节 204 尝新麦、吃新米 207 七月十三转山节 208 杀猪祭祖 212 第十章 东巴什罗 215 仁以爱人 215 仁者东巴 221 东巴经书 223 东巴法器 230 东巴舞蹈 238 仪式面偶 240 第十一章 通灵祈吉 245 祭天仪式 248 祭风仪式 249 祭水龙仪式 250 消灾仪式 251 放生鸡仪式 253 退口舌仪式 254 祭胜利神仪式 255 第十二章 山外世界 257 甲区路 260 老熊路 262 开若路 264 革囊渡 265 谋生路 266 寻经路 268 文化路 271 后记 275 附录 27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