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统与维护:唐代谏官制度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道统与维护:唐代谏官制度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字数: 3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胡宝华 著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061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谏官制度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中,扮演了一个以儒家传统礼仪道德标准为依据,通过谏官参政议政,依靠舆论来实现监督君主言行与国家决策的重要角色。在唐代,谏官制度日趋完善,士人进谏意识很强,谏官扮演的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履行监督君主及中央决策的监察官角色。本书是对谏官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专著,围绕道统与维护这条主线,对唐代谏官制度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考察与论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品质的历史积淀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二、“天下为公”与“君臣共治”
三、“天下为公”与“士志于道”
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与智慧
第二章 “君臣道合”:唐代谏官制度运作的政治环境
——兼论唐代君主政治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传统的君臣之义内涵及其发展
二、“君臣道合”的出现与释放的政治新意
三、唐代君主政治生态环境的评价
第三章 唐代谏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唐代谏官制度的研究现状
二、唐代谏官系统在中央的位置
三、唐代补阙、拾遗定员考
四、宰相李泌欲废除补阙、拾遗的原因
第四章 唐代进谏制度的运作与影响
一、进谏的方式
二、进谏的内容
三、中晚唐时期进谏环境的变化趋势
四、唐代谏意识的普及与评价
第五章 唐代补阙、拾遗的构成与政治品格
一、补阙、拾遗制度的出台及其任命与晋升
二、唐代补阙、拾遗群体的构成特色
三、补阙、拾遗进谏所及范围
第六章 唐代谏议大夫的基本构成与仕途发展
第七章 唐代制举科考的政治意义
——以“直言极谏科”为中心
一、从“直言极谏”到“直言极谏科”制举考试
二、元稹和白居易在制举科考中的表现
三、文学与政事:元、白二拾遗的人生组合
附章一 读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
——以唐代给事中封驳制敕为中心
附章二 唐代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尚书都堂集议
——兼析君臣共同体的话语权
附章三 读陆长源《上宰相书》札记
——围绕安史乱后尚书六部功能的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