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案例故事中的清代刑法史初探

案例故事中的清代刑法史初探

  • 字数: 1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张田田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304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案例故事中的清代刑法史初探》的“初探”便从小处着手,上篇“罪与非罪”,选择两类公认为古今“刑法”领域问题的案例;下篇“从判决到牢狱”,透视案中人的命运。一则,从“监禁”与“行刑”的角度,关注“活的刑法史”,探寻判决如何落地,是以痛陈拒奸儿媳缓死但系狱的“虚罪之冤”。二则,对判牍的阐释,也许要加入“法官”素养与个性等元素,才更能展示出“打官司”“判案子”的全景。晚清能吏樊增祥灵活适用法律,频用非“五刑之正”的“重责久系”之法对付地方的黑恶“棍徒”,其断命案中体现出以赔钱促和解、代重刑的“套路”,又折射出“矜弱”、追求个案平允等“真情”。
作者简介
张田田,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在《法学家》《清史研究》《学术研究》《法律文化论丛》等国内外学术书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目录导言一、解题二、投身“历史现场”(一)讲好案例故事(二)助益实务思考上篇  罪与非罪第一章  男子拒奸是否“正当防卫”一、问题的提出二、“男子拒奸”案例(一)男子拒奸杀人案的拟罪情由(二)“男子拒奸”与“妇女拒奸”条例的纠葛三、“拒奸”减免刑责的根据(一)不得不拒,情有可原(二)罪疑惟轻,兼防“诬奸”四、从“拒奸勿论”到“正当防卫”第二章  “拾麦”是否为“盗”一、文学中的“拾麦”二、民间“拾麦”规则(一)“拾麦”高投入(二)“拾麦”低收入(三)主人的态度三、律例及其运作(一)律条法意(二)司法裁量四、今日“拾麦”遗存下篇  从判决到牢狱一、虚罪之冤:拒奸儿媳无辜被禁二、重责久系:樊增祥治讼师之法(一)“锁系铁杆巨石”条例概况(二)以“锁系”严惩讼师的案例(三)“锁系”重刑的局限(四)“锁系”重刑的结局附录一  课堂纪实:藩司办案的“套路”与真情(一)樊增祥改韩城县令丁锡奎原判(二)樊增祥与商州牧杨宜瀚等商榷(三)晚清陕西各地州县官面相附录二  末世刑章细羽毛:吉同钧“朝审失出”事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摘要
总序沈阳师范大学法律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以法律文化传承为主旨,联合西北政法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省内著名大学,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及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辽宁省法学会、辽宁省律师协会等法务部门与行业协会,旨在通过协同攻关、合作创新,推出高质量的法律文化创新研究成果与实践创新成果。在法律文化原理、部门法文化、中国传统法文化、中外(中西)法文化比较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法文化元素(基因)、结构、特征、意义等静态的以及法文化生成、变迁、转型、传播等动态的理论研究;通过调查、走访、驻站等方式,对传统法文化因素的遗存、消失,外来法文化因素的传入、吸收,国人法文化的融汇、创造,当下法文化的现状、建设等,进行实践层面的关注、跟进,以阐扬时代、提炼精神,构建涵摄传统、切合时代、推陈出新、创造更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文化。这样的新型的法文化,是具有民族根、时代魂的法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将作为共同成果,以“沈阳师范大学法律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丛书”形式陆续出版;调研成果也将适时发布,符合发表、出版条件的,也将陆续予以发表,或纳入丛书出版。首批首部著作,是大连大学法学院教师王爱群博士翻译的《日本民法典》。期待这一好的开始,也期待中心丛书越来越好。法律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霍存福    汪世荣二○一四年七月五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