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代家产继承与争讼

明代家产继承与争讼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张凡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878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代家产继承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立嗣继承等几种主要的继承方式与其中所蕴含的身份与家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对明代家产继承制度的研究揭示中国传统家产继承制度所呈现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并使成为观察和研究明代家庭生活与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将明代家产继承的法律规定与现存明代判牍结合使用,通过研究涉及家产继承的争讼案件,揭示明代家产继承方面的法律适用,司法中认可的家产继承规则,以及明代解决争产案件所秉承的司法理念。
作者简介
张凡,男,1979年生,河北邯郸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工程大学副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研究项日、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多项;在《宁夏社会科学》《历史教学》《法治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由来
二、本书有关的学术史回顾
三、本书的研究范围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
五、本书在行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
第一章明代的家庭与家产
第一节明代的家庭
一、家的概念与家庭结构
二、“户”与“籍”:明代家庭的范围
三、明代家庭与家族的关系
第二节明代的家产
一、家产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明代家产的法律形态
三、明代家产的实物形态
第三节明代家产与族产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分家析产:明代法定继承的方式与份额
第一节明代分家析产的概念、程序与基本原则
一、概念辨析:分家析产与继承
二、明代分家析产中的主要规则
三、明代分家析产的种类与程序
第二节明代诸子均分原则与诸子的财产地位
一、诸子均分原则及实践
二、诸子之间的实际差别
第三节明代女婿与义子的家产继承及其财产地位
一、女婿的家产继承
二、义子的家产继承
第四节明代女性的家产份额与其财产地位
一、妻的家产承分
二、妾的家产承分
三、女儿家产继承
第五节明代家产与身份的关系
一、家产份额与身份关系
二、略谈明代家庭中的奴仆及其法律属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遗书承产:明代的遗嘱继承及其效力
第一节明代的遗嘱继承及其特点
一、关于中国古代遗嘱继承问题的争论
二、明代遗嘱的特点及其成因
第二节明代遗嘱承产的效力分析
一、从法律上分析,因遗嘱分授份额大大超过法定的分产份额,而认为遗嘱无效
二、从情理上分析,遗嘱因违反人情而被否定效力
三、遗嘱因条件变更而被否定效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立嗣承产:明代立嗣中的家产分配规则
第一节明代的立嗣规则及其财产性因素
一、明代立嗣的基本规则
二、血缘关系在立嗣中的强化
三、立嗣中的财产因素
第二节明代立嗣中的家产分配
一、入继次序与财产“抽分”
二、关于争继中的家产抽分及其目的
三、家产争讼中所见的嗣子与嗣父母的关系
第三节立嗣承产的变通:并立二嗣与充祠附祭
一、并立二嗣
二、充祠附祭
本章小结
第五章争财竞产:明代家产争讼类型与处理原则
第一节明代家产争讼的类型
一、家产与族产间的争讼
二、兄弟之间的家产争讼
三、涉及义男的家产争讼
四、涉及女婿的家产争讼
五、涉及女儿的家产争讼
六、涉及孀妇的财产争讼
七、涉及家产交易的争讼
第二节明代判牍中所见的争产案件的处理原则
一、依法
二、原情
三、均平
四、息争
五、养赡
本章小结
第六章明代的家产、法律与社会
第一节明代家产继承制度所体现的几个特点
一、宗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人情因素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三、女性财产地位呈现出的特点
第二节明代社会与经济背景下的家产继承
一、家产制度与传统政治伦理
二、分家析产与明代的社会、经济背景
三、明代家庭财产制度之于明代社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家产形态中既有“共财特征”也有“私财因素”,明代家产的继承与争讼中的许多特点与此有关
二、明代的家产继承同家庭成员的身份密切相关,并反映了明代的家庭伦理观念
三、明代的宗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而与此同时“人情因素”也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并对法律制度与司法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家产日趋独立,而族产不断扩张
五、传统的家庭与家产观念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参考文献
一、法律文献(判牍、律典、律学著作等)
二、历史文献(典籍、史籍、文集、档案等)
三、学术著作
四、学术论文
五、博硕论文
六、国外学者著作与论文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