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软法与治理评论

软法与治理评论

  • 字数: 3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罗豪才 主编;王瑞雪 执行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992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有赖于学界和实务部门的支持与合作,靠前软法的研究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的势头,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软法作为一种理念也不断地被人们讨论和认可,并有意或无意地加以实践和运用。与此同时,无论在软法基础理论还是具体情境的运用方面,软法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希望以“软法与治理”作为学术精耕细作的园地,不仅扩展研究的视野,也推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本卷乃《软法与治理评论》的第2辑,内容主要有两个来源,靠前部分是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软法”靠前研讨会以及2015年1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的“软法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暨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成立大会”的部分会议论文。第二部分是翻译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软法论文,这些论文或者论文的初稿已在软法靠前研讨会上宣读。
目录
卷首语
论文精选
软法研究的十年
改革与法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软法之路
作为软法的道德规范
论区域府际合作的法律治理模式与机制构建
“国际软法”原理之构建——引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之必要
软法与常态化的国家治理
软法在行政法治体系中的地位研究
论竞争法领域中的软法之治
论软法视野下的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
软法及其实施初探
软法的挑战刍议
论社区软法实施中的自由裁量及其规制
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理的法治化——基于软硬并重的混合法模式
南京市软法运行报告
当前农村突出的社会矛盾及解决对策——广西武宣县调研报告
域外采风
法律与法学研究中的治理:德国视角下的概念与功能
软法、公平与合理的局限:加拿大视角
澳大利亚治理中的软法
转化、互补与竞争:国际劳工组织的混合全球治理
你太软了!企业社会责任能为气候变化做什么
摘要
卷首语

古人曾云:“治大国若烹小鲜。”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如何建构与塑造符合正义、促进公共福祉的政治与社会结构,臻于善的治理,向来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亦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要制度前提。而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巨大的转型社会的语境下,宏观的政治架构、微观的治理结构如何安排更是事关中国未来与人民幸福的重大课题。
与此同时,现代的社会治理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在当今社会从统治(government)向治理(goverance)的转变过程中,软法已隐然与硬法并驾齐驱,形成了软硬法相结合的混合治理模式。如果说统治的主要依据是硬法,治理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软法。无论在国际治理、区域治理还是国内治理,无论在调整公私主体还是私人主体之间的关系方面,软法都在发挥着诸如拓展、补充和竞争等方面的功能,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范式。
然而,近代以来在认知范式上将法律与国家最终强制挂钩的理念,导致软法的领域成为少人问津的荒原。相较于硬法,软法的研究仍是“才露尖尖角”,进入国内外研究者的视野都是比较晚近的事情。我们认为,法治也应当包括软法之治在内;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软法既具有明显的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善治的理念(good goverance),就软法的具体情境审慎地加以分析,并做出理性地判断和选择。
有赖于学界和实务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国内软法的研究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的势头,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软法作为一种理念也不断地被人们所讨论和认可,并有意或无意地加以实践和运用。与此同时,无论在软法基础理论还是具体情境的运用方面,软法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有感于此,我们希望以“软法与治理”作为学术精耕细作的园地,不仅扩展研究的视野,也推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凡是与治理、硬法和软法有关的内容,都属于本刊关心和讨论的范围,也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赐稿。
本卷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部分是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软法”国际研讨会以及2015年1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的“软法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暨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成立大会”的部分会议论文。第二部分是翻译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软法论文,这些论文或者论文的初稿已在软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
本卷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各位同仁的支持,在此由衷地表示感谢。同时也借此机会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和关注软法研究的学界同仁和实务部门的同志。最后,特别感谢各位作者、译者的大力支持。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