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程序法论稿

中国程序法论稿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王斐弘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3685385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实践论有8篇文章。分别对我们忽略了的“民情腐败”以及“民事审判的效益与成本分析”、“刑事辩护效果差的症结何在”等问题以实践的视角进行了研讨。另有一篇《证据的冲突与价值的选择》对“奸淫幼女犯罪”司法解释以真实个案为切入点进行了分析。《法律的底色》就《今日说法》评析的案例以独特的视角做了深度分析,进而就我们习以为常的“冰冷”或“无情”的法律,提出能否添加充满人文关怀意味的“温暖的底色”。
    七年心路,一朝成书。学问道上,渐行渐深,犹入森林。有一种隐喻般的感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就在这学术登临的征途中,时常念及在天目山看到参天古木时的那种震撼:笔直如削、粗壮无比、昂然向天!震撼更在于如奥修所言一棵树想要到达天空,根就必须进入更深的地下;震撼不仅在于一排排古木让我以具象直观的方式感知人类大师在历史的深处指引相伴的身影;震撼更在于这些巨木承接阳光雨露,无须登顶,一心向上,超拔本身即是高度,可见立处皆真!
    犹在于学术不仅是学者心灵幸福的事业和心怀于民而广济天下的抱负,更在于是一个国度的精神领路人、导师和良心,能为人们提供经过深思熟虑的、合理的生活信仰。
目录
自序
理念论
  效率与程序和谐论
    一、问题的缘起与指归
    二、效率观念的导入·程序公正的指向·和谐的哲学理路
    三、程序对效率的立法定位
    四、“司法流程”中效率与程序冲突的实证分析
    五、和谐论:给予程序与效率以革旧鼎新的结论
  论良法的恶性循环
    一、实证分析:通过案例审视良法的恶性循环
    二、从法理与法社会学进一步反思良法的恶性循环
    三、若干启示与全新法律理念的重构
  质疑“不枉不纵”
    一、“枉”与“纵”:四种模式的简要分析
    二、追溯与反思:对烙有时代特征教材语境的版本解读
    三、摒弃“不枉不纵”的多维度论证
    四、没有结束的结尾
  刑事诉讼的时空支点:权利平衡论——被害人权利保障新论
    一、背景与现状:对被害人权利失衡的深度分析
    二、原理和价值:权利平衡论的要义
    三、和谐及创新:权利平衡视阈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制度创新
  惩罚与保障:并重还是侧重——兼论我国刑事诉讼理念的重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刑事诉讼法第1条规定“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检视
    三、惩罚与保障:侧重还是并重
    四、倡导“侧重论”——侧重保障人权
    五、结语
  仲裁概念考
    一、研究仲裁概念的价值
    二、对现有仲裁概念的检讨
    三、统一的仲裁概念及其向度
  仲裁理念论
    一、为什么要研究仲裁的理念
    二、我国应确立怎样的仲裁理念
    三、结语
  法治的时间刻度——以苏力的名义为学术辩护
    一、回顾与小结
    二、以苏力的名义为学术辩护
    三、结语
  论执法时代的到来
    一、立法时代的标识与立法时代的执法
    二、位移于执法时代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三、位移于执法时代的价值及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程序论
  名案经典:程序公正的实证分析与原则的创制
    一、由名案到经典:一起不寻常的刑事案件凸显程序公正的价值
    二、程序公正为何如此重要
    三、余论:名案经典创制出新的“推定无罪”原则
  质疑“发回重审”
    一、检索与甄别
    二、质疑与评析
    三、结论与建议
  诉权的维护及其限制——兼论建立我国滥诉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一、“一纸诉状将某某推到了被告席上”合理吗?
    二、我国滥诉问题面面观
    三、建立我国滥诉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程序的配套与部门法的衔接——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为例
  建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我见
    一、检视我国关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界说与立法现状
    二、建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考虑的因素
    三、建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几点设想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重构
    一、排除合理怀疑与内心确信证明标准的渊源及其内涵
    二、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反思与检讨
    三、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重构
    二、真实个案的案情
    三、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中的分歧意见
    四、克服两种有缺陷的行为定式,在价值层面做出合理选择
    五、结语
  法律的底色——以《今日说法》案例所做的法社会学分析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