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村教师道德榜样论

乡村教师道德榜样论

  • 字数: 266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作者: 郑岚
  • 商品条码: 9787513090995
  • 版次: 1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郑岚,法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聘副教授,海南省E类人才,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教育、教师教育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地市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获奖4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一、相关政策的目标导引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状审视 三、个体道德成长的内在诉求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关于榜样的研究 二、关于道德榜样的研究 三、教师道德榜样相关主题研究 四、文献评析 第二章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概念解读 一、乡村教师的界定 二、乡村教师道德的意蕴 三、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内涵 第二节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二、我国传统的榜样教育理论 三、西方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研究的基本历程 一、历史分期的划分依据 二、历史阶段的内在关系 第三章1949—1976年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 第一节速成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1949—1956年) 一、时代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 乡村社会现状 二、发展契机及其代表人物 三、作用发挥:思想觉悟和条件支持 四、社会影响及其局限性分析 第二节流动中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1956—1966年) 一、时代背景:政治环境下的教育工作需求 二、发展契机及其代表人物 三、作用发挥:政策保障与宣传落实 四、社会影响及其局限分析 五、发展契机:需求的激增与规模的扩张 六、作用发挥:乡村教师主体构成与道德生活的现实基础 七、社会影响及其案例分析 第三节实践反思 一、核心品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服务性 二、身份特征:以政治身份为显著标识 三、影响因素:师资培养培训和教育方针政策 第四章1976—2000年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 第一节艰苦奋斗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1976—1992年) 一、时代背景:经济环境下的教育发展需求 二、发展契机:改善生活条件的举措 三、作用发挥:凸显物质鼓励与重建宣传工作 四、社会影响及其典型案例 第二节逆境守土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1992—2000年) 一、时代背景:市场经济下教育形势的转变 二、发展契机: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推进 三、作用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制度体系的完善 四、社会影响及其局限分析 第三节实践反思 一、核心品质:凸显个体责任意识的经济服务性 二、身份特征:以专业资格为显著标识 三、影响因素:道德传统和契合经济发展的宣传工作 第五章2000年至今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 第一节21世纪之初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2000—2012年) 一、时代背景: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城镇化的应对 二、发展契机:“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崛起与新农村思想道德 建设 三、作用发挥及其典型案例 四、社会影响与局限分析 第二节新时代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2012年至今) 一、时代发展主题聚焦价值延伸的道德内涵 二、改革举措助力道德榜样发展与作用发挥 三、典型案例及其特征分析 第三节实践反思 一、核心品质:彰显主人翁精神的社会服务性 二、身份特征:以生活底色为显著标识 三、影响因素:支持性政策与宣传变革 第六章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演变特征与经验总结 第一节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演变规律 一、思想道德观念从单一强调到全面呈现 二、形象内涵向生活化和女多男少转变 三、物质生活条件实现稳步提升 四、制度建设逐步实现规范化发展 第二节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基本特征 一、延续道德榜样的优良品质 二、把握社会变革主旋律 三、充分运用最新传播媒介开展榜样宣传 四、坚持主流媒体舆论的主导地位 五、秉持精神需求满足的价值导向 第三节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局限分析 一、乡村师资供给质量有待提升 二、宣传模式的固化与形象内涵的思维定式 三、知识分子政策存在不足 第四节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成功经验 一、对待困境与荣誉的正确认知 二、职业成长和农村生活的情感积淀 三、发展目标指引下的行动自为 第七章新发展阶段塑造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形成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合理观念 一、以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引榜样形象塑造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育 三、以法治思想引领制度意识培养 四、对乡村教师身份的乡土认同 第二节引导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素质养成 一、注重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 二、增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为农”意识 三、形成社会环境因素的多方合力 第三节创新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选择机制 一、坚持社会选择的层次性原则 二、确立多样化的道德行为评价标准 三、保证乡村教师以主体身份参与评选 第四节优化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宣传工作 一、“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下全方位、多形式宣传 二、网络空间安全建设的高度关注 三、对道德榜样生活的本真还原 第五节完善乡村教师道德榜样的回报制度 一、凝聚回报制度与道德行为的共识 二、注重荣誉设立及其授予的仪式感 三、增强物质奖励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